国家应急广播网北京11月8日消息(记者陈锐海)组建满一周年的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中,有一支鲜为人知的队伍——中国救援队。在刚过去的10月下旬,它通过联合国测评,成为具有国际救援能力的国际重型救援队。而在3月底至4月初,中国救援队65名“精兵”首次走出国门,远赴非洲东南部受强热带气旋袭击的国家莫桑比克,进行为期十天的国际人道主义救援。
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我国为何要组建中国救援队?目前队伍的综合素质怎样?记者就相关问题独家专访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战训处副处长何宁。
10月,中国救援队在北京接受联合国测评(国家应急广播网发 应急管理部供图)
国家应急广播网:中国救援队成立时间短,很多人并不了解这支队伍,请你简单介绍下。
何宁:中国救援队是一支具有国际救援能力的队伍,成立于2018年8月。2018年4月应急管理部成立后,在部党组的统一领导下,我们按照联合国国际救援队的有关要求,从管理、搜索、营救、医疗、后勤五大能力入手,首次将机构改革后的消防救援队伍、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应急总医院等部门和专业力量进行融和,组建了240人规模的中国救援队。其中,依托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组建地震、水域、山岳、危化4个搜救行动分队,依托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组建后勤保障分队,依托应急总医院组建卫生防疫分队,满足队伍执行国际救援任务的需要。
国家应急广播网:我国为何要组建中国救援队?
何宁:从对外交流上看,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方面承担着越来越多的任务,仅有一支中国国际救援队(成立于2001年)是不够的,需要再组建一支具备国际救援能力的队伍。
从内部需求上看,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形、地质结构复杂,自然灾害突发频率高、强度大、影响大,应急救灾任务繁重。消防救援队伍转隶改制后,将承担“全灾种、大应急”的职能。在这种背景下,成立中国救援队,有利于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强化顶层设计,试点研究水域、山岳等专业救援队伍建设标准,规范人员、装备、设施等硬件建设,完善训练、考评、保障等制度,为专业队伍建设做出表率、设立标杆。
10月,中国救援队在北京接受联合国测评(国家应急广播网发 应急管理部供图)
国家应急广播网:组建一年多,中国救援队经历了怎样的改革历程?
何宁:中国救援队组建后,应急管理部成立工作专班,主抓队伍的国际救援能力建设,先后派员赴美国、瑞士、俄罗斯等多地学习考察,选派业务骨干参加联合国对罗马尼亚国家救援队的实地测评,切实掌握联合国测评标准和考核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应对有方。
同时,应急管理部全力推进中国救援队人员选拔、装备配备、后勤保障、设施建设等各项工作,多次开展全流程、全要素训练演练,特别是今年3月底中国救援队赴莫桑比克完成了首次国际救援实战任务,开阔了思路,增强了信心,为顺利通过联合国测评奠定了基础。
国家应急广播网:目前,中国救援队的人员构成、装备配备、设施建设、技术培训是什么样的?
何宁:人员选拔方面,中国救援队以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特勤支队为主体,选拔业务素养过硬、具有一定外语水平的200名指战员,会同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应急总医院的40名专业人员共同组建、集中训练。装备配备方面,队伍参照联合国标准,调整划拨25类、79种、3548件(套)救援器材,补充购置无人机、热切割、大功率破拆、全体系顶撑等特种装备,全力打造高精尖装备体系。
设施建设方面,队伍按照测评场地要求,建设9处模拟训练设施,涵盖全部测评考点,满足队伍日常训练和专业测评要求。技术培训方面,我们重点强化绳索救援、破拆救生、顶撑支护等专业技术训练,兼顾国际救援规则、外事联络沟通、航空运输管理等特殊领域培训,累计完成214天、2280课时的封闭培训和6次实战演练。
10月,中国救援队在北京接受联合国测评(国家应急广播网发 应急管理部供图)
国家应急广播网:10月下旬,中国救援队通过测评,取得联合国国际重型救援队资格,测评项目有哪些?
何宁:10月20日至22日,联合国国际城市搜索与救援咨询团组织来自14个国家20名国际测评专家,对中国救援队和中国国际救援队进行了严格、全面的考核。考核内容包括队伍集结、行前动员、海关出入、灾情评估等76个事件的模拟演练和9个搜救科目的实战操作,涵盖了准备、动员、行动和撤离4个阶段的137个考点,全面考核救援队伍的管理、搜索、营救、医疗和后勤5大基本能力。测评过程体现出贴近实战、标准严格、重视沟通、保障为先等特点。
国家应急广播网:从联合国的测评结果看,中国救援队的综合能力如何?
何宁:经过近40小时高强度、不间断的地震搜救实战演练,国际测评专家一致同意中国救援队通过测评、中国国际救援队通过复测。专家组组长皮特表示,中国救援队年轻而富有激情,展现了非常高的专业水准。他代表测评专家组宣布,中国救援队顺利通过测评,具备了联合国国际重型救援队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