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13日13时30分许,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苯胺二车间因精制塔循环系统堵塞,操作人员处理不当发生爆炸,造成生产装置严重损坏和大面积燃烧,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本期带您回顾:吉化双苯厂“11.13”连续爆炸事故。
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我是百宁。今天,我们就关注 吉化双苯厂“11.13”连续爆炸事故。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位于吉林市龙潭区遵义东路19号,原名为吉化股份公司染料厂,2001年改制后称为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该单位占地面积约21万平方米,当时有在岗员工1050人。
该厂当时有固定资产原值17.6亿元,净值11.2亿元。拥有苯酚丙酮车间、苯酐车间、苯胺一车间、苯胺二车间、DEA、MEA车间等共5个车间,5条生产线。其中苯胺生产装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在国内同行业占主导地位,并部分出口;苯酚、苯酐等生产装置也达到了国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
苯胺二车间始建于2002年初,2004年9月投入生产,占地面积4589平方米。车间由苯胺露天生产装置和氢压机房组成,分为硝化、还原、苯胺精制、硝基苯精制和废酸精制等5个工段;生产装置最大高度43米。生产工艺主要原料为苯和硝酸,两者反应生成硝基苯,经氢气还原后生成苯胺,年生产能力约为7万吨。产品主要用于医药、化工等行业。车间东侧25米为围墙,西侧为空地,南侧24米为双苯厂循环水装置,北侧105米为55#储罐区。
2005年11月13日13时30分许,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苯胺二车间因精制塔循环系统堵塞,操作人员处理不当发生爆炸,造成生产装置严重损坏和大面积燃烧,燃烧面积达到12000平方米,半径2km范围内的建筑物玻璃全部破碎,10km范围内有明显震感。据吉林市地震局测定,爆炸当量相当于1.9级地震。爆炸火灾事故发生后,吉林市消防支队迅速调集11个公安消防中队,吉化消防支队5个大队,共87台消防车,467名指战员赶赴现场进行灭火救援。吉林省消防总队接到报告后,调动长春市消防支队3个中队,9台消防车,43名指战员增援。
事故最终造成死亡8人,重伤1人,轻伤59人,疏散群众1万多人;双苯厂苯胺二车间整套生产装置、1个1500立方米硝基苯储罐、2个2000立方米纯苯储罐报废,其他辅助生产设施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直接经济损失7000余万元。
回顾事故救援的过程,2005年11月13日13时38分,吉林市消防支队调度指挥中心接到过路群众关铁民报警:吉化双苯厂苯胺车间发生爆炸。13时39分,支队调度指挥中心立即调出附近的公安消防四中队、五中队和吉化消防支队五个大队的全部力量,共44台消防车,其中水罐消防车15台,泡沫消防车12台,干粉消防车6台。举高喷射消防车1台,工具消防车3台,通信照明指挥消防车7台。254名指战员赶赴现场。13时45分,向总队值班室和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市政府值班室报告;同时立即提请政府启动《吉林市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通知市公安局指挥中心部署对该厂所在龙潭区主要街道实施交通管制,疏散爆炸区域附近的所有人员,通知市化学灾害事故救助办公室、120急救、环保、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自来水公司、供电等部门赶往现场,协助事故处置工作。
消防官兵撤离到2000m外后,指挥部立即召集单位工作技术人员,了解和研究现场情况。
经过3个多小时的艰苦作战,18时50分,55#罐区三个猛烈燃烧的储罐火灾被有效控制;19时15分,罐区大火被扑灭,彻底消除了引发“系列连锁大爆炸”的潜在危险。随后,留下两个中队的4台消防车对罐区进行监护冷却,驱散着火罐内挥发出来的残存可燃液体的蒸气,防止发生复燃和爆炸。
指挥部在储罐区火灾扑灭火后,再次召集指挥员和专家组人员对火场情况进行了仔细梳理,明确提出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现场危险气体浓度进行检测。19时35分,侦察组在侦察55#罐区附近情况时,现场监护的中队指挥员报告罐区一条物料管线发生严重泄漏,现场可燃气体浓度很大,情况比较危险。周利处长和工程技术人员深入内部侦察发现,泄漏是由于爆炸造成物料管线损坏,连接管线的储罐阀门没有关闭所致。于是配合单位技术人员迅速关闭了两侧储罐的阀门,有效制止了泄漏。
晚上8点左右,为了防止苯胺二车间北侧的硝化装置区附近爆炸形成的地面流淌火烘烤,使两个硝酸储罐变形,硝酸外溢,形成新的危险,指挥部命令立即组织力量将流淌火扑灭。支队长迅速指挥协调现场六中队和吉化消防支队第一大队,各出一门泡沫炮,将硝酸储罐附近的流淌火扑灭。随后,吉化消防支队第一大队出1门移动水炮,六中队出1门移动水炮扑救装置区中部坍塌部位的流淌火,冷却燃烧装置。
20时40分,装置区中部的流淌火被扑灭。至此,现场只剩下苯胺二车间装置区一处火点,灭火力量也全部转入到扑救苯胺二车间装置区的火灾战斗中。
21时45分,按照指挥部的要求,支队长调整力量,对装置区展开进攻。七中队在装置区南侧出1门移动水炮对装置区进行冷却灭火,特勤二中队在装置区南侧出一门移动式泡沫炮对装置区进行灭火,吉化支队在装置区南侧出一门移动式水炮对装置区进行冷却灭火,六中队、三中队在装置区南侧各出一支带架水枪对装置区进行冷却灭火,特勤一中队、二中队在装置区南侧各出一支水枪对装置区进行冷却灭火。其他中队的执勤车辆运水为前方战斗车辆供水。
14日0时30分,前方阵地报告,装置区火势明显减弱。指挥部研究决定,组织力量抓住时机一举扑灭火灾。14日3时许,装置火灾被基本控制,14日12时08分,火灾被彻底扑救。指挥部决定由吉化消防支队和吉林市消防支队特勤二中队的2门移动水炮对装置继续实施冷却,四中队、五中队对现场实施监护,同时命令特勤一中队利用生命探测仪等救生器材配合吉化公司对失踪人员进行全力搜救,其他中队官兵到医院接受医护检查。
这起事故,是吉林市是历史上规模最大、最为典型的一次化工装置、设施连环爆炸火灾事故。其情况之复杂,危险之严重,爆炸威力、过火面积、毒害性、处置难度之大,前所未有。
在事故之后,对厂里的员工和周围群众的生活也带来了改变。厂里的员工赵兴云说:她昨晚做梦了,梦见她们又盖了一间新的厂房,玻璃锃亮锃亮的。面对眼前支离破碎的厂房,她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嘴里不时的重复着“太可怕了!太可怕了!”
2005年11月15日下午2点,“11.13”爆炸事故过去近40多小时后,回到吉丰公司看厂子的赵兴云,向记者讲述着她的历险经过——
“2005年11月13日下午,我在罐上刷油漆,经理叫我下来,去干别的活。等我刚下来,就听咕咚一声,我刚要问咋的了?又听到咕咚一声,地被震得剧烈颤抖,当时我一下就懵了,屋子一下全黑了,全是烟,上面的东西噼里啪啦地往下掉。我一下被气流冲倒了,这时丁师傅喊了一句——快跑,我爬起来就向外跑。”赵兴云这个吉丰农药有限公司的职工,在不幸事故中是最幸运的人,虽然她没受太重的伤,但是在讲述当天的经过时仍心有余悸。
“等我跑出来,看到王保义媳妇用工作服裹着脑袋,满脸是血,吓的嘴里还喊——擦玻璃、擦玻璃。几分钟前,她还在屋外擦玻璃,我们俩还在打招呼!幸亏她正在擦玻璃,不然她就完了,因为那个屋子屋顶全掉下来了。我们公司很多人跑到了大街上,正好拦了一辆路过的蓝色汽车,我们一些跑出来的人都上了这辆车。但由于车子小,又坐不下这么多人,我和李师傅说,我们受伤轻,就让汽车先走,我们再等。这时,李师傅说腰疼,用手摸了摸自己的腰,他说好像有东西砸了他腰一下。我回头一看,才发现他的衣服上有一个口子,已经有血渗了出来,我下意识地掀开他的衣服一看,我的妈呀,他的衬衣上全是血,背上有三个大口子,有两个向外翻着。我拧了一下他的衬衣,血成溜地往下淌。我怕再爆炸,急忙拽着李师傅就跑。他平时腿就不好,我俩就拼命地向前跑。当时,路上的车很少,很难拦到车。幸运的是,我们遇到了一辆新闻采访车,把车拦了下来。后来,采访车上的记者把我们送到了120那里。”
对两天前发生的一切,赵兴云觉得只有在电影里才能看到。
午后的阳光,洒在吉林市吉丰农药有限公司的院子里。院子静静的,只是偶尔从不远处的双苯厂,传来工人们干活时的吆喝声。
吉丰农药公司的院子,说是院子已经不准确了,因为院墙已经大半倒塌,车间厂房只剩下四面墙,屋顶和窗户被强大的气流冲走了。院子里一片狼籍,碎玻璃满地都是,爆炸瞬间崩过来的铁片也随处可见。
吉丰公司与双苯厂只有一墙之隔,距离爆炸车间不超过100米,是这次爆炸事故中受波及最大单位之一。该公司是一家生产农药的私营公司,工人以40岁、50岁的下岗人员为主。
爆炸当时,吉丰公司有30多人在上班,在记者采访时有10多人还在住院。
董洪文的大动脉被切断了,躺在医院里。他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当时他和甄师傅两人被困在厂房里。后来,他奇迹般爬了出来;是如何爬出来的,他自己也不知道。求生的本能,让他拣回了一条命。
甄师傅在工厂里人缘很好,但家境不好。2004年妻子去世之后,他带着16岁的女儿和80多的老岳母一起生活。爆炸后,甄师傅的腿和胳膊被砸断了、无法移动,被困在了工厂里面,在自己工作的地方趴了几个小时,耳边不时地传来爆炸声。
这次事故中,在这个以“四零五零”为主的公司里,在危难来临之际体现了人间真情,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显得格外鲜亮。刘忠师傅在事故中只是头顶受轻伤,事后也是自觉回来看护残缺的工厂。事故发生时,他顺利地跑了出来,但他又跑回去了,去救甄师傅。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跟他每天一起干活,我知道他的位置在哪里”。可当他跑到厂门口时,又爆炸了,大地被震得不停地颤抖,一个大火球向他迎面扑来,他急忙又调头向外跑。
过了一段时间后,情况稍微稳定一些。为了救回屋里的工友,刘忠和他们公司张经理又第二次开车回去了,可当他到门口时,院子里已经全是烟,什么都看不见。“院子里全是毒气,我们根本进去了。”直到下午5点多,吉丰公司张经理第四次回去时带着消防队员,才把奄奄一息的甄师傅抢了出来。
事故发生后,吉林市民在悲情中写就了一段人间真情。吉丰公司的王保义也是自己先跑出来的,他又跑回去找自己的妻子;妻子没找到,却先后背出两个工友。大难临头,很多出租车师傅也主动参与抢险,免费运送正在转移的人们;很多宾馆,免费给转移的人提供食宿;一些热心的市民打电话到电台、电视台,说自己家可以义务接纳需要住宿的人;一个馒头铺的小老板,打电话到电台说免费提供馒头,可以随时到他那里领。
爱,在一个非常时期、在一个城市无声地传递着。
王远哲是双苯厂当天当班的工人,也是这个班成功逃生的几个人之一。他让家人举着吊瓶来到医务室,向医生问讯有关自己的病情。他说自己感觉不舒服,担心将来能否留下后遗症。对于当天的事情,他不愿意再提,现在他只关心自己是否中毒。医生说他将来不会有问题。对此解释,他将信将疑。
在吉化职工医院的走廊里,人很多、很忙碌。当班医生说,他们已经2天没回家了。事发当天,医院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到岗,来往于现场和医院之间。为了能及时抢救伤员,吉林石化公司规定,所有伤员来到医院,就先救人,有关费用日后再说。
在王远哲离开医务室没多久,一个消防兵来了,同样是问及有关他战友的病情;将来战士们是否有后遗症,是他们最大的担心。在这次救灾过程中,消防战士表现勇敢,冲在前面连续战斗,为抢险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整个抢险过程中,吉林市公安消防支队共出动11个中队、57辆各种消防车辆和287名消防官兵,同时吉化公司消防支队也全员出动,进行救援。在记者采访时还有8名消防队员在住院观察。
医生用化学及医学原理,向这位消防兵解释了中毒的原理,说消防队员将来不会有问题,那位消防兵还是将信将疑的离开了。不一会,那个消防兵又回到了医务室,和他一起来的还有一位军官,对战士们的将来十分担忧。这位军官说,2005年11月20日有的战士就将退伍,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兵,将来带着病回到自己的家乡。
在当天的地方报纸上,记者看到吉林石化公司环保处副处长李志民和吉化总医院副院长张凤林在接受采访时说,苯在燃烧前有较强的毒性,但在燃烧、爆炸后就在瞬间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对人体没有毒副作用。在2005年11月1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吉林石化公司负责人说,对大气污染情况进行的实时监测结果表明,没有造成大气有毒污染。
灾难过后,人们的恐惧心理并未消除,毕竟伴有化学气体的浓烟,曾在这里滚滚地升起。对于报纸上有关空气中没有毒气的报道,附近一些居民还是有些担心。在事发的两三天后,前来医院咨询的居民,三三俩俩、陆续不断。恐惧在短时间内,在他们脑海中还没有散去。
出租车司机孙师傅,不愿意送记者到双苯厂。出事那天,他正好在距离出事不远的清源桥上拉活,他被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吓坏了。但在记者的再三恳求下,他还是去了。
2005年11月17日,由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牵头的调查组经过认真勘察,查明了“11.13” 双苯厂连环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事故调查组专家组经分析一致认为:该事故直接原因是由于当班操作工停车时,疏忽大意,未将应关闭的阀门及时关闭,误操作导致进料系统温度超高,长时间后引起爆裂,随之空气被抽入负压操作的T101塔,引起T101塔、T102塔发生爆炸,随后致使与T101、T102塔相连的两台硝基苯储罐及附属设备相继爆炸,随着爆炸现场火势增强,引发装置区内的两台硝酸储罐爆炸,并导致与该车间相邻的55号灌区内的一台硝基苯储罐、两台苯储罐发生燃烧。
事故发生后,吉林省和吉林市的两级领导都迅速赶到了现场,组织抢险。吉林石化公司迅速启动消防应急预案,切断各装置间物料供应,使事故得到了控制,防止了一厂引爆多厂的可能。2005年11月14日,吉林石化公司组织召开了公司视频会议,公司负责人对事故的发生向职工表示了深深的自责。
在双苯厂的大门口,记者看到一幅很醒目的宣传画:一个天真的小女孩眼睛看着一个盘子,盘子里有一个苹果和三把勺子,在画的上面写着一行字“爸爸妈妈,我在等着你平安下班”。
住在热电厂对面的王大爷,正在自家的阳台上安装玻璃。2005年11月13日,他和家人“逃”到江南的亲属家暂住,这是他活了60多岁第一次“逃难”。2005年11月15日,由于得知环境、空气指标正常,所以他急忙回到家里收拾屋子。王大爷说,在当地领导的帮助下,他们小区的供热、供水、供电都恢复了正常。他是吉化最早的一批职工,他说吉化到现在好像还没发生过这样大的事故。
2005年11月15日,北华大学化工学院又开始上课了。在2005年11月13日爆炸当天,这所学院有近7000名学生被紧急转移,在停课一天多后,他们重返校园,恢复了正常教学秩序。当记者和一位同学聊天时,这位同学说事情已经过去了,不担心了,可他说当时被吓坏了。
在这次事故中,吉丰公司一位23岁的少女毁容,一位40多的女工成了三瓣嘴。刘忠不知道日后她们将怎样面对新的生活。想到了别人的日后生活,他又想到自己的将来。工厂在事故中被毁了,短时间内很难恢复,他不知道这一个冬天将怎么过?冬天的东北,是找工作的淡季,而像他这样的“四零五零”就更难了。
赵兴云为晚上值班的4名男同事买了蜡烛和手电筒。她说他们都是自愿来护厂的,这4个人也都不同程度地受了伤,这个工厂曾经寄托了他们很多希望。就在事发的上午,他们公司还签了一笔大的定单,工厂经过大家的4年努力,马上就要见效益了,这个工厂是很多人全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可是突然的变故打乱他们的一切。
天色渐晚,赵兴云推上自行车将要回家了。临走时,家里打来电话让她买点干豆腐,她答应说马上去。上了自行车,和大家打了招呼,她急急忙忙地走了,她还要为家里准备晚餐。
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今天,为您讲述:吉化双苯厂“11.13”连续爆炸事故,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宁,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