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辽宁阜新艾友煤矿冒顶事故救援纪实

2019-12-07 23:30-23:59 责编:母晨静

00:00 00:00

2006年2月18日19时45分,阜新矿业集团艾友煤矿一个掘进巷道发生冒顶,7名正在作业的矿工被困。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本期带您回顾:辽宁阜新紧急营救艾友煤矿7名遇险矿工纪实。

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我是百宁。今天,我们就关注 辽宁阜新紧急营救艾友煤矿7名遇险矿工纪实。

2006年2月18日19时45分,阜新矿业集团艾友煤矿办公室里的电脑上显示,在艾友矿距地面900余米的6416掘进工作面上,距新凿矿道140米处的一个瓦斯检测表被压坏了。

“不好!那里巷道顶部发生冒顶了,还有一组8人的掘进队正在作业。”

不幸的消息立刻传遍艾友煤矿领导耳中。“组织抢救!”一声令下,包括阜矿集团多个部门组成近400人的救援队伍,以及阜矿集团总医院近200名医护人员构建了一支庞大的救援队伍,投入到紧张的救援工作中……

“冒顶的那8个人还有生还的希望吗?”这样的疑问在每个人心中萦绕,但是,没有人敢提出来,生怕一语成谶。

2006年2月22日清晨,受困长达57个小时后终于获救的7名矿工,已经在病房里平静地度过了24小时。主治医生传达出令人振奋的消息:他们没有生命危险,有望在一周之内基本恢复健康。

为了营救这7名矿工兄弟,有“煤城”之称的阜新全城动员,上千人迅速聚集,开始了一场与死神的奋力搏斗。

“我们不愿意离开艾友矿一步,只想亲眼看着他们都活着出来。”

刚刚升井上来的阜矿集团安监局总工程师张明一见到记者饱含深情地说。2006年2月18日19时45分,阜新矿业集团艾友煤矿一个掘进巷道发生冒顶,7名正在作业的矿工被困。

事故发生时,7名掘进工人正在这条巷道内作业。这是一条没有打通的巷道,垮塌发生在这条巷道距离入口140米处。救援人员赶来时,发现这条巷道已全部被冒落物堵死,究竟里面的工人有没有被埋在垮塌的石堆下?营救工作将如何进行?

正当救援队为此发愁时,一条消息让人有了些许宽慰:这7名掘进工人的一位工友在冒顶发生前,从这条巷道走出来取设备。经他证实,冒顶发生前几分钟这7名工人并没有在140米处,而是在170米处,即这条未打通巷道的尽头。“7名兄弟没有被埋,只是被堵在里面了!”这给救援带来了新的希望。

“7名兄弟很可能还活着!”激动人心的信息激励着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每个人的心。辽宁省、阜新市和阜矿集团公司赶来的领导、专家迅速组成救援指挥部,马上制定救援方案。

辽宁省、阜新市和阜新矿业集团的领导和专家们经过紧张而周密的分析论证,决定兵分三路,通过新掘巷道来打通被堵巷道,从而救出可能还活着的7名矿工。

19日20时30分,在地面守候了3个多小时的记者,见到了刚从井下组织救援升井的阜新矿业集团安全监察局总工程师张明。从他口中,记者第一次全面了解到7名矿工当时所处的生存环境:从冒顶处到这条巷道的尽头,还有二三十米长,7名矿工如果活着,还有很大的活动空间。加上一条向巷道内送风的专用管道并没有被冒落的石堆毁坏,工人呼吸所需的氧气没有问题,具备基本生存条件。为了营救矿工,两个掘进队分别从不同的方向向被堵的巷道掘进,目的在于打通被堵巷道,使救援人员与被堵矿工会合,从而救出被堵矿工。而另外一队钻孔人员在第三个方向通过钻机向被堵巷道钻眼,钻通后可以与被困工人联络。19日中午12时,两个掘进队同时开工。

救人的念头让地面上每一个人都舍不得合眼,井下救援人员更是挥汗如雨。阜矿集团生产技术处副处长宛兴利带领一班掘进工人,从19日下午4点下井掘进一直到第二天凌晨,一刻也没有休息过。掘进队伍分工明确,一个小组钻炮眼、放炸药,另一个小组立即将炸出的煤和矸石掏出,通过皮带系统运走。巷道每向前推进一步,都有工人用锚杆、金属网、液压支架等将新凿巷道的顶部支护起来,以避免救人巷道发生冒落。

“时间就是生命”,对于阜矿集团生产技术处副处长宛兴利来说,第一次觉得井下时间过得太快。在准备队工人迅速抢修出一条专门的运输通道后,宛兴利带领近100名掘进队员钻进井下,开始挖掘通向被困矿工“生命通道”。

抢挖工作异常艰难。放炮工先要钻出炮眼,装上炸药,撤退炮响后,另一组掏煤工冲上,将炸出的煤块和矸石掏出运走;每新开一小段巷道,负责加固的队员要向巷道顶部和两端打锚杆,织金属网,以防新挖巷道发生冒落。就这样,从2006年2月19日12时开始,百余名救援人员以每小时前进一米的速度,不间断掘进。

就在这样每前进一步都相当艰难的情况下,掘进组还是以每小时1米左右的速度向前快速推进着。宛兴利负责的这处救人通道,刚开始掘进时离被堵巷道有29米,到20日上午9时,进度就已经过半了。

20日上午7时52分,另外一组正在钻孔的救援人员发现,工作中向回返水的钻机不再返水了,这说明钻孔被打通了!随后不久,钻机那头传来了金属敲击的声音,“这说明里面有矿工活着!”人们兴奋不已。

此后的几个小时里,钻孔工人通过转机头部向被困人员送去了一些饮用清水;救援人员还用敲击的方式与里面的人保持联系,钻孔队长询问似地在钻机这头敲打了7下,一会儿得到了答复:钻机那头也敲击了7下。救援人员猜测这7名矿工还都活着,“但是这一猜测是否准确,还很不好说。”在地面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工作的阜矿集团党委副书记李军分析说,“因为煤矿井下事故可能出现种种意料不到的因素,只有全部人员最后都升到了地面,才能对救援工作下结论。”

事实上,救援工作远非挖掘通道、钻孔送水这么简单。救援人员要在保护被困人员安全的同时,也要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越是到了快与被困矿工会合的时候,井下环境的危险性就越大,就越要放慢挖掘速度,注意安全。”阜矿集团纪委书记、高级工程师孟庆坤说。

由于救援指挥部主要负责人全部都在井下,记者只能通过新上井人员了解救援进度。20日下午4时,孟庆坤刚从井下救援上来,就被等在井口的人团团围住,七嘴八舌地问个不停。此时,记者才了解到,离被困人员最短一处救人通道只剩下最后八、九米了,有望在当晚打通。救援指挥部也在一个小时前通知了阜矿集团矿山救护大队,因为后期危险性最大的救人工作,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救护队员来完成。

20日深夜11点,一处救人通道只剩下最后3米就要打通了!掘进队员怀着激动的心情,将接下来的任务交给了矿上救护队员。拥有12年矿山救护经验的阜矿集团矿山救护大队大队长袁克事后介绍,由于离被困人员距离过近,掘进工作已经不能放炮了,只能通过煤钻钻孔,然后用铜锤、铜斧一点一点向外抠煤,因为只有铜器在作业时才不容易产生火花。

21日零时,救护队员的煤钻打透了通向被堵巷道的一个小孔,瓦斯检测员立即跟上,监测从被堵巷道里传出的空气中是否含有有毒气体,瓦斯浓度是否超标。

空气指标合格后,钻眼工作继续进行。很快,钻通的小眼就从一个变成了五六个,救护队员也听到了从里面传来的声音:“快拿点凉水来降降温,我们闷在里面快热死了!”“我要吃的,饿死我了!”几个声音焦急地说。也有矿工没有忘记开玩笑:“怎么凿个洞要这么久呢,我在里面都想死你们了!”听到这些声音,无数守候者悬在半空的心放下了。

此时,地面上虽然早已被黑夜包围,但从人们忙碌的身影中,还是能感受到即将胜利的曙光。晚上9点多,最后一批救护队员和医护人员抬着担架,背着氧气袋、维生食物等物资,在人们期待的目光中面带微笑从容下井了。

营救先行,救护跟上,这几乎成了每次煤矿事故救援行动中“铁律”,而这次救护,在医护人员眼里心里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2006年2月20日下午3时40分,已经在艾友矿连续待命42小时的阜矿集团总医院卫生处副处长单怡红,一边认真清点着每一件救护用品,一边告诉记者,他们的救护预案都是按被困矿工全部生还准备的。从救护车、担架、氧气袋、急救药品,到工人上井时因为害怕光亮而要用的蒙眼布,他们都准备了7份。卫生队还把21名从集团总院和各分院抽调来的精干医师分成7组,每个小组对应负责1名矿工。“当他们从被堵巷道内救出的第一时间,卫生人员就要介入。”单怡红肯定地说。

为了得到被困矿工的更多信息,从2006年2月20日中午12时25分起,艾友矿安检处长刘田力带领一支打钻队,在已打通钻孔的旁边开钻,打起了第二条钻孔。晚上6时,这条32米长的钻孔也打透了。一个小时后,工人们向这条钻孔里面伸入一根直径大约1寸的塑料管,加大了向被堵巷道送水、送风量。刘田力对着管道使劲喊话:“里面人员都怎么样了?你们先不要动,我们正在全力营救你们!” 

管道那头马上有了回音,“7个人全都活着,就是感觉到巷道里面闷热,已经饥饿难当了。”听说7位矿工兄弟安然无恙,给地面更多悬着的心很大安慰。

“不论有多大困难,我们从来都没有失去信心!”

50个小时过去了,20日晚8时25分,人们终于看到最后一批下井救援人员登上升降机时自信的微笑。经过艾友矿掘进1队、2队和200多名外单位支援的工人轮番掘进,两处救人通道中进展最快的一条只剩下最后五六米就能打通了!指挥部命令救援人员,携带担架、氧气袋、糖盐水等救护物品下井待命。

一直关注救援工作的辽宁省委、省政府几乎每隔一个小时,就要询问进展情况。当被困7名矿工全都活着的信息上报后,辽宁省省长迅速做出批示,要求最后的救援工作万无一失,并就保证救援人员安全提出细致的指导意见。

阜矿集团安监局总工程师张明说,由于巷道最后几米距离被困工人太近,放炮可能崩伤他们,挖掘人员只能用不易产生火花的铜锤、铜斧,一块一块将煤层抠出来。加上被堵巷道打通的一瞬间还可能涌出大量瓦斯或有毒气体,指挥部加派了瓦斯监测人员,矿山救护队员还背上了可以防毒气的呼吸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在地面连续守候了两天两夜的阜矿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必成说。

2006年2月21日凌晨2时,守候在艾友矿办公楼内打起瞌睡的记者,听到阜矿集团党委副书记李军给他爱人单怡红打电话的声音:“人就要上来了,你们救护车里的空调打开了吗?”李军向单怡红叮嘱,外面北风呼响,被困矿工刚从温度较高的井下抬入救护车,“本来身体很虚弱了,要千万当心他们感冒呀。”打完电话,李军笑着告诉记者,这样的“细活”只有一家人才想得到。每次发生事故,他们两口子总是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一个负责救援地面指挥,一个组织卫生救护。“这种场合下我们更像一对战友!”李军说。

夜幕中的艾友矿区灯火通明,2006年2月21日凌晨4时刚过,艾友矿的出井口就被闻讯赶来的煤矿干部、职工、家属围得严严实实,上百人在寒风中守候着,盼望分享最后的喜悦。

4时50分,升降机启动了,4分钟后,人们看到了救护队员坚毅的面庞和赤裸的胳膊,在他们身边,7个担架上躺着7名蒙着眼睛的矿工,他们刚刚在井下与死神搏斗了57个小时。“艾友矿团结一心,救援胜利了!”——标语打出来了,人们眼中噙着泪水,跟随救护车跑出很远。7台呼啸的救护车驶入阜矿集团总医院时,这里等待已久的医护人员忙碌起来。医护人员在15分钟内剪开并脱掉了矿工的矿衣,用温水为矿工擦干净身体,送入重症监护病房。2006年2月21日下午,参与救治的脑外科副主任孙晓伟介绍,部分患者入院时由于高温脱水,表现意识混乱,昏迷等症状。但是由于他们平时身体状况良好,尽管表现虚弱,但都没有危险。负责地面指挥工作的阜矿集团党委副书记李军认真地说,“其实我们一直坚信困在井底的兄弟们都活着,不论有多大困难,我们从来都没有失去信心!”

在救援之后,各方救援团队才公布,抢救方案其实早就考虑到了“死亡”。

据了解,早在2006年2月18日21时20分,阜矿集团总医院的张大义院长就带着5名医护人员到现场准备救治,与此同时,医院准备了两个抢救方案。

方案一:按照7人全部生还而准备;方案二,就有“对死亡及重伤者的工作准备及安排”的三项细致内容。

与此对应的是,救援人员经过紧张的研究,制定了三大救援方案。

方案一:沿着已经存在的矿道,向矿工受困的地方钻探,此处距矿工受困处有29米,这个方案的可行度高,但是距离偏远,时间会长一些。营救受困矿工,时间的重要不言自明。

方案二:在冒顶处附近开始钻探,此处距离较近,但是缺点同样明显,冒顶时,坑道的保护金网以及各种固定器具和矿石搅拌在一起,钻头的速度将受到大大制约。

方案三:在第三处,打通一个7米长、直径76厘米的管道,然后在已经打通的管道中继续下管。这个方案可以尽快获得受困矿工的消息,也可以向受困处输氧。

19日清晨,营救方案实施几个小时后,因为预料到的困难远远超出实际操作面临的困难,救援人员被迫放弃了方案二。

7名矿工获救后,内蒙古大雁矿队的一个队长告诉记者:“7人中,有一个叫李咏的班长。李咏40多岁,在煤矿工作20多年,经验非常丰富。”

一位医生也表示:“多亏李咏利用丰富的经验,稳定了受困人员的情绪。事故发生后,刚开始,比较年轻的矿工情绪激动,都哭了出来,幸亏李咏一直鼓励、安慰大家,并且做好了长时间受困的准备。”

他们把各自排出的尿都用塑料袋收集了起来。矿工们稳定的情绪也保证了奇迹的发生。

然而,随着救援成功的逐渐接近,受困矿工一边喊,一边也拿起工具向外挖着。

此时是最关键也是最危险的时刻。受困矿工完全有可能因为体力透支,再加上情绪激动,从而导致整个营救工作的功亏一篑。

获救后的矿工在20分钟内全部到达阜矿集团总医院,而这段距离,机动车往往需要30分钟才能完成。

7名获救矿工按照当初的方案一,被分成7个救治组。医护人员快速对伤员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急验各项生化指标,并减去矿工衣物,用温水擦洗全身,换上崭新的患者服。所有矿工在15分钟内全部处置完毕。

上午11时许,李咏刚刚做完一个检查被送回监护室,他神色轻松,躺在床上给家人打电话:“别担心,我一大早就从井里出来了,我们都活着……”

在救援之后,记者发现一穿皮夹克的获救矿工工友还在大厅内等着。“领导看我一直在这儿守着,干脆让我陪护了。”他说,“刚把几个人救出来时,状况都很好,还有一个哥们儿说要喝点,这家伙想酒想疯了!”

各个媒体的记者都来到医院,希望得到有关消息。但是,出于稳定获救矿工的情绪以及不打扰他们休息的考虑,有关方面拒绝了所有记者的采访,并且派4名警察守在7名矿工所住的2米左右宽的重症监护室门前。

记者向医院方面资讯,得知获救矿工获救之后的第一餐,是牛奶和蛋糕。“主要是喝牛奶补充消化系统内的水分。”该院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矿工们进食状况良好,观察救治几天就可以出院。”

22时点左右,内蒙古大雁矿队的队长从重症监护室内走出,“我上午来了两趟,下午一趟,都没什么事,一个个比我还健康呢。”这位队长对记者说。

但是记者随后在监护室的电脑上见到:刘荣江,37岁,病重,护理级别一项显示为粉红色,此为最高的护理级别。

“家在内蒙古的6人家属都不知道他们被困的事,让他们知道干啥?还得担惊受怕的。”一名获救矿工的工友说。

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今天,为您讲述:辽宁阜新紧急营救艾友煤矿7名遇险矿工纪实,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宁,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