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回龙观医院副主任医师、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副主任梁红介绍,心理危机干预热线近日接听量很大,虽然无法及时精确统计出有关疫情咨询的案例数量,但从值班人员的反馈来看,这方面的咨询呈现上升趋势。
来电咨询者
对疫情形势表示出焦虑和担忧
梁红主任介绍,在来电的咨询者中,有的是明显对目前的疫情形势表示出了焦虑、担忧甚至恐慌,还有的则因为自身有咳嗽、头疼等轻微症状,便陷入到“是否被传染”的情绪中去。针对前者,接线员会给予一定的心理疏导,而针对后者,若判断对方身体可能确实存在一些症状,他们在心理疏导的基础上也会建议对方去医院就诊检查,并告知他们一些就诊的途径和防疫的方法。
据了解,国内知名线上心理咨询平台“简单心理”于1月26日晚在原来心理援助热线的基础上,开通了针对疫情的“守护专线”心理支持热线,为疫情下的人们提供心理帮助,提供情绪的疏导、焦虑抑郁的言语化服务。
北青报记者从“简单心理”了解到,两天来,该热线每天接电量达到300个。来电者既有在武汉的患者家属、被隔离者、一线医护人员及家属,也有全国各地居家防护的普通市民,还有无法回家的武汉籍群众,每个人面临的情况不尽相同。
针对心理咨询的需求,“简单心理”线上展开招募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参与“守护专线”的心理支持,并对接线员进行了有关缓解疫情带来情绪困扰的培训。热线可以为来访者提供倾听、放松、稳定情绪、澄清问题和整理压力等服务,并告知其一些可供求助的渠道和方法。
信息过载和应激反应
导致不要因为焦虑而焦虑
梁红主任认为,目前市民面对疫情产生的焦虑主要原因来自于获取的信息量过多,而且这些信息中产生正反两个方面情绪的内容都有,却无法分辨。相比于2003年SARS时,信息爆炸的状态更容易让人产生焦虑和紧张。同时,由于现在绝大部分人都处于居家隔离防疫的状态,活动范围受到了限制,单位、社区、物业在这段期间都会加强对市民健康情况的管理和调查,这种细致的网格化工作也会让人产生一种情绪的波动,会产生焦虑情绪。
“现在出现这种状态是正常的,如果认为自己这种状态不正常,不接受,反而会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也就是说,焦虑是正常的,但因为产生的焦虑而焦虑就有问题了。”梁红主任说,“比如防疫宣传说要勤洗手,但有的人会反复的洗,总觉得洗不干净。中国北方又干燥,洗手过度又会出现皮肤干裂。这个时候如果心里开始纠结,就会出现问题。所以,关键的问题就是接受自己目前所处的境况,这样就会放松下来。”
“简单心理”在回答记者采访时也认为,目前大多数人的焦虑来源主要是信息过载和对于疫情暴发后不能确认周围是否安全的应激反应。但其实,人只有在相对安全时才会考虑到自身心理的问题。所以,目前对于有心理帮助需求的来访者来说,他们最需要的是稳定情绪。真正会出现较多心理帮助需求的应该是在疫情后期,那时心理咨询才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放纵自己大吃大喝
反而会增加焦虑
针对目前疫情形势下普遍存在的焦虑、紧张、担忧的问题,梁红主任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接受现实,同时做一些简单的自我疏导工作。
首先就是要保持充足的睡眠,睡眠不仅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阻止病毒的侵入,而且还能够缓解焦虑情绪。在居家隔离时,要设定一个有节制的作息时间,晚上入睡时间不要超过12点,少抽烟,少喝酒,也不要放纵自己在家大吃大喝,否则反而会增加焦虑。
同时,在家中不要完全沉浸在拿着手机刷疫情信息的状态,最好适当做一些运动,比如室内的广播操、瑜伽、拉伸、太极拳等等,都非常有助于缓解焦虑。另外,可以给自己列一份清单,做一些平常没有时间做的事情,比如打扫卫生、整理衣柜、学习烹饪或者读书、在线学习。
重要的是,在关注疫情信息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信息的来源和渠道,很多负面的、失实的信息会加重焦虑情绪,要尽可能保证自己获得疫情信息的来源是合法真实的。当发现身边的家人或朋友有比较焦虑的情况时,可以给其较多的积极信息,帮助其树立信心。“比如一位女士为身为医护人员的女儿担心,就可以告诉她,这个病毒虽然传染性很强,但致死率并不算高。而且医护人员除了早期因为防范不到位被传染之外,后期再没有出现被传染的例子。这些积极信息都可以缓解她的焦虑。”
对于疫情中不同的人群,“简单心理”也在心理支持热线中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解读和建议。前提是,无论是什么样的人群,在陷入焦虑情绪时都应对自己的焦虑程度进行自我判断,比如是否出现以下焦虑症状:无法听进疫情以外的信息、关注疫情信息而不愿休息、与医患陷入“极度共情”的状态、回避引起创伤性回忆的地点、无法忍受任何娱乐性活动,以及出现头疼、体重减轻或增加、睡眠障碍、出汗发冷、记忆力减退等身体症状,这些都是陷入了过度的应激反应。如果一个人的现实环境是安全的,以上这些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应尽快就医或寻找专业心理咨询师求助。
服务
自我调节方法因人而异
如果并未达到“焦虑过度”的情况,不同的人群则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情况进行自我调解。
被隔离的人
可能会因为突然而来的人身自由限制造成暂时的不知所措,也可能有一种未知感,会感觉到沮丧、孤独、被抛弃。这时会有“我真的感染了病毒怎么办”的念头。这类人最需要的是打消这种念头,如果很难打消,则可以带着这种念头去做其他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不要总是坐着或者躺着,要让自己“动”起来。做一份规律、稳定的作息表,稳定感对于应对未知感非常有帮助。同时,在隔离期间要保持与外界的沟通,可以倾诉,也可以自我记录,还可以保持对外界他人的关怀。最后要适应“被隔离者”的角色,外界短暂的异样眼光或人际距离是避免不了的,但不必将别人的无知转变成伤害自己的工具。
家人被隔离的人
可能会因为觉得帮不上家人而感到焦虑和沮丧。这时可以通过电话鼓励家人,让家人减少孤独感,但不要给他们的情绪反应提供太多判断或过度解释。同时,除了关注被隔离家人的生理需求外,还要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但切记这种关心必须“适度”,在接触被隔离家人时要保持一定的敏感,去探悉他们的心情和需求,或者直接了解他们的心情和需求。
由于他们原本对外在压力或实践比较敏感,在疫情信息的影响下,可能会出现症状恶化的情况,家人应对他们的病情多加关注,让患者较少接触疫情信息所带来的冲击。
留在武汉疫区的普通市民
要明白“隔离的是病毒而不是武汉,更不是湖北人”。
如果焦虑过度,睡眠质量变差,就必须要限制自己接触相关信息,如果必须要了解疫情信息,可以通过朋友的转述,减少影像和夸张语句造成的影响。同时,可自行通过深呼吸、冥想、瑜伽、洗热水澡或自我对话、自我鼓励等方式来调整身心。(文/记者 张子渊 统筹/孙慧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