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首次发布疫情防控分区分级区域图 以县域为单元精准管控

2020-02-18 15:06 来源:央视新闻

2月17日,海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首次发布疫情分区分级区域图,根据一定时期内各市县疫情轻重程度,将全省分为无疫情区、低风险区、中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并针对不同区域,在人员进出、交通运行、企业复工复产和医疗监测等方面实施不同防控策略。

海南省对四类地区防控策略进行了规定:

较高风险区:

确诊数20例以上,或14天内有2起及以上本地聚集性疫情。

实施“严格防控、阻止流行”的防控策略,坚决切断病例输入输出,严格落实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必要时依照有关规定除涉及“三必一重”和省级确定重点项目外,采取停工、停业等措施,防止疫情蔓延至其他区域。严格落实“四早”“四集中”要求,全面加强医疗救治措施,做到分流要快、隔离要快、诊断要快、收治要快。对出入该县域人员严格实行双向监督性医学观察,单位及社区要组织人员对其进行14天健康监测,对流入人员要进行健康服务管理。严格社区(村)管理。对输出人员要及时向流入地报告个人信息。暂停市县际、市县内客运,适当保留生活出行必需城市客运,分时段在重点路段采取交通管制,全面启动严格的“防输入、防输出”措施。消费零售业满足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商场在控制人流下适度开放。坚决遏制疫情发展蔓延势头。除涉及“三必一重”相关工业企业与省级重点项目行业外,依照有关法律法规采取停工停业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做好医疗救治的应急预案。加强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管理,严格医院感染控制,非疑似病例发热病人须社区居家观察。

中风险区:

确诊数10-20例(含20例),或14天内发生本地聚集性疫情。

实施“严防扩散、阻断输出”的防控策略,加强病例监测报告与传染源管理,暂停人群聚集性活动,遏制下代病例增加,严格落实“四早”“四集中”要求。对本地聚集性感染病例的居住小区须实行封闭式管理。从该区有确诊病例的乡镇(街道)前往其他地区的人员,必须及时向流入地所在城乡社区、单位报告,流入地要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对该区不同乡镇(街道)流动人员,由该区域按有关防控要求加强管理。逐步恢复市县际、市县内客运、城市客运等,采取适当道路交通管制,并保证畅通,继续加强“防输入”。消费零售业满足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坚持疫情防控优先,除确保“三必一重”相关工业企业与省级重点项目行业必须复工复产外,确保其他领域行业安全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医疗机构加强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管理,严格医院感染控制。发热病人较多时,需进行筛选、分类,避免患者无序流动,防止医院交叉感染。

低风险区:

确诊数小于9例(含9例)且14天内无本地聚集性感染。

实施“阻断传播、追踪管理”的防控策略,落实联防联控、病例救治、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等措施,加强对病例所在城乡社区的管控,对确诊病例继续实行“单元、栋楼和小区”封闭式管理,严防聚集性感染和本地传播。对出入该县域务工的人员,实行监督性医学观察,无不适症状的可上岗,但要对其进行14天健康监测。有序恢复市县际、市县内客运、城市客运等,把牢“三港一站”防控关口,消费零售业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仅对与特殊感染源相关的经营性商业场所管控。在采取积极落实防控措施下,有序组织企业项目自行复工复产。医疗机构规范设置发热门诊, 加强发热病例预检分诊。做好就诊患者引导分流,杜绝患者聚集。

无疫情区:

无确诊或最后1例确诊14天后无新发病例。

实施“严防输入、统筹兼顾”的防控策略。实施流动式管控,允许人员和车辆有序出入。从无疫情区前往其他区域务工的人员,实施体温监测。对出入该县域务工的人员,实行监督性医学观察,无不适症状的可上岗,但要对其进行14天健康监测。市县际、市县内客运、城市客运等正常运行,继续加强“三港一站”防控关口,消费零售业恢复正常,旅游景区(含非A级)可对外营业,但要控制游客数量及人均密度。符合室外文化体育设施允许开放。文化体育活动暂停举办。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企业复工复产。继续加强病例监测发现、预检分诊,规范发热门诊,开展不明原因肺炎和发热等病例排查与报告。凡小区(村)发现确诊或疑似病例的,必须按防控升级要求进行管控。(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毛鑫 马力 钟华夏)

责编:张泽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