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玫瑰”为小村庄带去别样风景 女性残疾人工作者基层一线抗“疫”侧记

2020-03-08 20:45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网

国家应急广播网北京3月8日消息(记者王晶)农村地区本就是防疫的薄弱环节,而生活在村里的残疾人,更是需要关心的特殊困难群体。但她们,发挥所长,服务残疾人朋友,坚守在基层农村,筑牢了农村疫情防控的“土篱笆”。

女干部“改不掉”职业习惯 协助残疾人申请新轮椅

2月27日,北京市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的彭娜收到“下沉”到村里的通知,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尽管她的孩子刚上四年级,每天上网课,复杂的操作需要大人帮助;公婆年近八旬,身体不好需要照顾;爱人的单位防控任务很重,要求全员在岗,一切家里的事都需要她。但彭娜还是在最短的时间里做通了家人的工作,教会孩子上网课的基本操作后,义无反顾地收拾行囊赶赴大兴。

在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的防疫一线,有20名市残联干部分别下沉到四个村,他们实行集中管理,平时吃住都在大兴驻地。而彭娜所在的后辛庄村每日的防控工作,如同精密的机器一样在运转,她每天则像机器中的齿轮,精准地完成着巡查摸排、关口值守、宣传解释等工作。

在下沉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日子里,彭娜与村里的工作人员共同进行了制作本村村民出入证,流动菜市、超市防控秩序维护,监测体温,场地消毒等工作。

3月4日,彭娜同往常一样,与村里的工作人员一起在流动菜市值守。在采购的人群中,一名坐着电动轮椅缓慢“走”在路上的老人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下意识走上前询问老人的情况。老人是村里的一名残疾人,轮椅已使用多年,老旧破损,早已到了使用年限。从老人含糊不清的表述中,出于残疾人工作者的职业习惯,彭娜的直觉告诉自己,老人可能需要帮助。

防控工作之余,彭娜向老人的家人和村里的工作人员进一步了解情况,并在辅具申请信息平台上查询相关信息后,确认老人符合辅具申请条件,可以帮助他申请新的轮椅。彭娜帮助老人进行了轮椅的选型、登记,最终成功为老人完成在线轮椅申请,还耐心地向老人的家属说明了在线申请后的辅具申购操作流程。

面对老人家属的感谢,彭娜倒是觉得不好意思:“我不做这件事,村镇的同志也一样会帮助你们。”

近年来,北京市残联系统工作者向残疾人朋友主动问需,提供精准服务,每当遇到残疾人都要询问一下他们的需求,这已成为植入残疾人工作者内心的一种职业习惯,彭娜只是其中一个缩影。她说,疫情防控状态终会结束,但残联人的这种职业习惯却会持续下去。

守在村口的残联专职委员:我做的这些,太微不足道了

“妈妈,妈妈,你陪陪我……”这是5岁女儿的哭闹声。“艳群,今天元宵节,要不你就别去了。”这是来自65岁婆婆的劝言。但罗艳群还是离开了家,去了村上的值守卡点。

罗艳群,肢体残疾3级,是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的残联专职委员,家住双桥镇水南村。从大年初一到现在,她一直跟随村干部一起,参与水南村抗“疫”的宣传、值守、上户排查工作。

农历初二,是她值守的第一天,也是村民往年走亲访友的日子。罗艳群穿着一件羽纶服,站在卡口。天气细雨绵绵,寒风时不时刮来,让人感觉刺骨的凉。当时,大家并未意识到疫情防控的重要性,走亲戚的人来了一拨又一拨,去外婆家的、去丈母娘家的……

“对于他们的出行,不能采取粗蛮手段强力压制,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别看罗艳群年纪轻轻,做群众的劝导工作是有一套。她脸上总是挂着微笑,一边伸着自己残缺的手,一边耐心细致地劝导着,一遍不行,两遍、三遍……直到村民乖乖回去。村民临走时都会留下这么一句话:“算是服了你了……”

可到了晚上,有的村民按捺不住,还是有想出去走走,但到卡点一看,又是罗艳群,他们知道,想出去,叫她放行,那是徒劳。有个吴姓男子,连续几个晚上都去卡点溜达,每次都见到罗艳群,调侃道:“你天天在这,家里不用管吗?”

罗艳群笑了笑,没有回答。

元宵节的那天,天刚蒙蒙亮,老公叫罗艳群休息一天,在家做饭,与家里人一起过个元宵节。罗艳群对老公说:“不行,昨天刚听说临近乡镇有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现在防疫正是吃紧的时候,一刻也不能放松。”随后,便又推开了家门。

有的村里老人向她竖起大拇指,但罗艳群觉得:“和前线的医生相比,我做的这些,太微不足道了”。

“90”后留学“海归”村口站岗:基层工作最能磨练意志

26岁的李昭是北京残联20名下沉防疫一线干部当中最年轻的一位。这个出生在北京市大兴区的“90后”姑娘,2018年从加拿大研究生毕业,去年下半年进入北京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工作。

李昭告诉记者,她在宋庄村的主要工作是每天配合村内值守人员登记进出人员和车辆,检查出入证、询问行动轨迹、测量体温等。

北京的春天风大,在村口值守,李昭要穿上最厚的羽绒服。作为家里的独生女,虽然父母心疼李昭到前线工作,但却非常支持。李爸爸是一名党员,得知女儿要下沉到村里开展防疫工作之后,鼓励李昭,作为北京市残联的一分子,关键时刻,就应该服从组织安排,积极参与疫情防控,为疫情防控作贡献。而母亲,则默默地回到房间,为女儿准备行装。

李昭觉得,这次作为下沉干部最大的收获是,到基层工作能够磨练年轻人的意志品格。“从小到大,这是我第一次到村里来。虽然工作环境很苦,但一想到我们在基层防疫人的辛苦,可以控制住疫情的传播和人员的交叉感染,可以换来‘战疫’的早日胜利,我就觉得自己的工作是值得的。”

她还坦言,工作不到半年的自己刚到防疫一线的新岗位时,也曾有过焦虑和不安。可是在领队、副领队、组长和其他同事的热心帮助和耐心指导下,自己慢慢地摸索出了与村民和返京入村人员打交道的窍门:“做群众工作要有耐心,要讲求方式方法。”

责编:曹梦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