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网武汉3月12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根据湖北省卫健委网站消息,2020年3月11日0-24时,湖北全省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8例(武汉市8例),首次降至个位数。3月10日,随着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的正式休舱,武汉市方舱医院也已经全部休舱。通过这些数字和变化,可以看出,我们逐渐迎来“战疫情”的新阶段。
与此同时,目前湖北省内仍在院接受治疗的新冠肺炎患者还有12769例,其中重症患者3453例,危重症患者727例,我们仍处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不能麻痹、不能厌战、不能松劲。昨天(11日),总台央广记者先后来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和支援汉口医院的广东省医疗队驻地,实地了解重症患者收治情况。
每天一来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ICU病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钟鸣就开始和上一班的同事进行交班,然后开医嘱、讨论病情……从1月23日抵达武汉到昨天,钟鸣已经在这里工作了近50天。
从本月10日方舱医院的休舱,到这些天不少医院关闭新冠肺炎病区、重启其他科室门诊……这一切的背后,是大家“共抗疫情”取得的积极变化。不过,在金银潭医院ICU病区,忙碌依旧。
钟鸣:这几天武汉陆续有医院关了(新冠肺炎病区),但很多医院关了病区后,把病人都转到我们这里来了。比如10日,金银潭医院就收了67个新冠肺炎病人。
记者:所以你们现在压力又大了。
钟鸣:对,我们肯定后面会有一个小高峰,像几个最后托底(收尾)的定点医院,大概都是其他医院把病房收掉,然后把病人转到这里来。
根据湖北省卫健委网站消息,目前,湖北省内仍在院接受治疗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3453例,危重症患者727例。
记者:现在还在住院的这些患者,是不是情况都比较紧急?
钟鸣:嗯,我们这里面记录的,有轻症、重症和危重症,黄色代表重症,红色代表危重症。
记者:一片红色!
钟鸣:对,我们这里应该是一片红色,就一个黄色。
记者:现在你们病区有多少病人?
钟鸣:现在是18个。
记者:最多的时候呢?
钟鸣:26个或是28个。
记者:我看这里年龄最大的是82岁。
钟鸣:对,82岁。
记者:最小年龄都是52岁。
钟鸣:50多岁在我们这里算年轻的。我们统计了,这几个重病区,平均年龄77岁,80岁以上的很多。
记者:也就是说虽然方舱医院关了,很多地方感觉轻松了,实际上你们这里的压力依旧很大。
钟鸣:相比最高峰时还是要好一些,但这种压力缓解的程度可能不会像其他医院那么快,因为我们还要负责整个疫情最后的托底(收尾)工作。
与钟鸣所在团队一样坚守在抗击疫情一线的,还有1月24日抵达武汉的广东省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在医疗队驻地,记者见到了刚刚结束一天工作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支援武汉医疗队队长、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周宇麒。曾参与过17年前SARS支援治疗的他告诉记者,现在,他所在的汉口医院的整体情况已经好转很多。“一开始,我们这里收治了80多个病人,随后,不断减少到60多、50多、40多,现在已经到了‘3字头’,38、39的样子,因为随时有病人出院,还有病人进来。但总体来说,现在病人已经少了很多。”周宇麒说。
在这三十多人中,重症患者依旧是周宇麒所在团队最为关注的。周宇麒告诉记者:“我们要做的就是对他们进行精细化管理以及个体化施治,包括心理治疗的支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精细化管理非常重要,为此我们建立起医生、护士的联合查房机制。我们现在都是分组管理,医生、护士都分组。我们负责的床位都相对固定,一些重症患者的床位,我们都是在床边交班,上一班有什么情况,怎么处理的,下一班需要注意什么事情等都要交代清楚。”
记者:广东医疗队集中了很强的医疗资源,进行重症患者救治,专家个人的经验很重要,协作也很重要。
周宇麒:对,在我们团队当中,有呼吸科专家、ICU专家、心血管专家。我们内部每一个组都有自己的小群,凡有特殊的重症患者,我们都会进行讨论,呼吸科、ICU、心血管各领域专家各自提出自己的建议,我们再进行综合讨论。另外,我们也有一些远程会诊机制。我们我们团队当中有钟南山院士团队的成员在,一些特殊的病例我们也会把相关情况做成PPT,与钟院士他们进行会诊和协作,而且我们自己也有一个专门的会诊医生团队。
通过精细化管理、高效率会诊,再加上个体化施治和贯穿始终的心理康复干预,周宇麒团队所负责病区重症患者的病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但他还是强调,想真正打赢这场“战役”,仍需耐心坚守和不断探索。“现在的重点任务就是守护好这些患者,他们的情况虽然已经在稳定过程中,但如果不监护好、不看护好,他们的病情有可能会再发生变化。因为他们肺部CT显示,那种纤维化的表现(在继续),我们在琢磨着用一些抗纤维化的治疗。也就是说,我们的工作已经从急性的救治向慢性、长期观察和探索转变。”周宇麒说。(记者郭静 黎明 凌姝 武汉台记者王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