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格尔木往西再往南是冰川林立的昆仑山、玉珠峰,还有冰雪连绵的可可西里和三江源保护区,是冰与雪的世界。从曲麻莱或杂多往南走,通天河、澜沧江碧绿如画,隆宝百鸟争鸣,还有高耸入云的一座座雪峰,这里是山与水的海洋,鸟与兽的家园。从歇武大山往下走是成片的高原河谷,农田依次排列,青绿色的小树林一片接着一片,是一道道美丽的农业风光。
这就是青海玉树三江源,北有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南有唐古拉山,中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世界大河从这里发源,还有高原仙鹤最喜欢的栖息地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论你从哪里来,你将得到不同的观感印象。
“早上起来,山尖还有积雪,整个河谷被浓雾笼罩,20多只岩羊在山间啃食,100多头牦牛在牧人的驱赶下,前往河边牧草茂盛的草场,通天河没有一丝的泥沙,静静地向下游流淌。”
这是生态骑兵白玛最喜欢的长江源区生态景观。白玛今年29岁,是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的生态管护员。
白玛从小就对环境保护感兴趣。上中学时,他和朋友西周丁增曾组织20多名同学到长江边上,捡了整整两皮卡车的废弃物,还在村委会的支持下,组织全村牧民召开生态文化节,宣传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2017年,白玛和西周丁增从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一回到曲麻莱,就被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吸纳为生态管护员。此后,两人参加生态环保工作的信心越来越足,他们同时参加生态巡护、资料梳理、生态监测等工作。参加工作后不久,两人再次组织同学在长江边开展垃圾清除,水质、水位及水量监测。
西周丁增说,为了更清楚长江水质的变化,从2017年开始,他和朋友白玛乘坐汽艇在通天河沿岸布置了多个观测点,抽取水样,基本搞清楚了长江上游水在一年四季内的变化。
碧绿的江水,从上游向下游缓缓流去,红褐色、灰色的山体倒映在河两岸,长江清澈见底,这是长江最美的景色。白玛发现,冬春季的长江源区虽然干燥寒冷,草色枯黄,但是遮挡不住长江之美。
2019年6月,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的《2018年青海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省境内的长江干流、黄河干流、澜沧江干流水质均达到二类以上,水质状况为优。
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曲麻莱管理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局局长尕塔介绍,国家公园成立以后,吸纳了一大批从省内外大中专院校毕业的应往届毕业生参与到生态保护工作中,他们在国家公园开展的山水林草湖一体化的生态保护工作中发挥了极大作用,像白玛和西周丁增这样的当地人已经从草原的使用者转变为草原的管理者,他们是国家公园的建设者。
“我们8个人,分别从8个观测点位出发,开始观测。”3月31日9时许,隆宝保护区,天刚亮,黑颈鹤、斑头雁、赤麻鸭等众多水鸟还聚集在多个水洼地里,这时正是水鸟观测记录的最佳时机,普布立马安排人员开展一天的工作。
“水鸟观测有新变化了:斑头雁增加了1000多只,黑颈鹤30多只,灰鹤前天12只,昨天4只,今天又来了8只。”两个多小时后,基本观测数据出炉,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站副站长普布赶紧把这些数据记录在观测日记上。
隆宝是青海省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4年建站之初只有22只黑颈鹤,如今已经有超过216只在这里栖息。普布说,隆宝保护区的湿地东西长23千米,南北宽5千米,平均海拔4100多米,海拔高、地域宽广、水汽环境适宜,因此成为很多水鸟迁徙途中的驿站。
普布说,经过保护站统计,每年春秋季节鸟类迁徙的月份,前来隆宝歇脚、停留的鸟类有83种之多,最多的是斑头雁,有两万多只,而黑颈鹤有400多只。
57岁的普布已经在保护站整整工作了31个年头。他对黑颈鹤有着独特的情感。1990年工作之初,他就知道玉树藏族自治州有一种高原独有的鹤叫黑颈鹤。第二年,他申请到保护站工作。也就是那一年,他作出了人生最大的选择,“一辈子要守护这种高原生灵”。
每年,在青海来回迁徙的黑颈鹤数量在5000只左右。每年4月,大量的黑颈鹤从四川、云南、贵州、西藏,以及更远的不丹来到玉树,隆宝是它们在青海三江源最大的中转站。几天前,工作人员发现,今年第一批黑颈鹤90多只集体迁徙到了隆宝,两天后,它们集体飞走了。
“10年前的玉树地震中,两只黑颈鹤被倒塌的房屋压在了废墟中,它们永远离开了。这几年,保护站有了生态监测及办公区域,另外还新建了休息及救助区域,使得布局更加合理。”普布说,10年来,隆宝及其周边的野生动物种群更趋于多样性,黑鹳、灰鹤、蓑羽鹤都在隆宝出现了,周边的山里,还有两只雪豹,4到6只狼,还有几百只白唇鹿。去年,他还去了称多嘉塘湿地,那里也有大量的黑颈鹤,这说明玉树嘉塘正在成为黑颈鹤种群在高原的第二大故乡。
国家公园建设留下更多期待
从2018年12月至2019年初,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工作人员在玉树巴塘河、扎曲河沿线增设6个青海“生态之窗”高清摄像头,拍摄到近200段欧亚水獭活动影像及数千张照片。
过去的三年时间里,玉树州玉树市、称多县、曲麻莱县的牧民,分别在玉树市区的巴塘河、扎曲河以及通天河两岸多次拍摄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欧亚水獭的活动画面,于是他们大胆猜测,在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玉树三江源,有多个数量巨大的欧亚水獭种群在这里栖息。
2019年12月,《2019中国水獭调查与保护报告》指出,中国分布最广的水獭——欧亚水獭作为河流生态系统中的旗舰物种,近年来在青海三江源活动频繁,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可能是欧亚水獭在中国最大、最有生存希望的地区。
报告显示,欧亚水獭目前在三江源地区主要分布在玉树,其中玉树市获得的有效监测记录最多。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间,科研人员在玉树市周边的巴塘河、扎曲河两条河流累计徒步行走样线约400公里,记录欧亚水獭排便位点约400处。在欧亚水獭留有活动痕迹的地点,科研人员累计布设红外相机21台次,其中在14处拍摄到该物种,在约1300个相机工作日内累计拍摄欧亚水獭近千次。
参与报告撰写的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负责人介绍,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自然环境保存完好,河道水系发育完整,食物资源充足,使得欧亚水獭种群得以迅速恢复。
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著名机构研究发现,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范围内有大量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金钱豹出没。今年2月,科研人员在同一个监测点,先后发现雪豹和金钱豹的画面,这首次证实雪豹和金钱豹在三江源地区同域分布。专家认为,青海玉树三江源地区全境估算现存雪豹数量或已超过1000只,被学界公认为世界雪豹连片分布最集中的区域之一。
玉树藏族自治州土地总面积26.7万平方公里,涵盖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和澜沧江源园区,占园区总面积的85%,作为“中华水塔”,这里维系着全国乃至亚洲水生态安全命脉,区域内发育和保持的世界上原始的大面积高寒生态系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之一,素有“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之称。
过去10年里,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三江源区湿地面积由2012年的3.9万平方公里增加到近5万平方公里,藏羚羊种群恢复到7万多只,雪豹种群超过1200多只,三江源成为全球雪豹最密集的分布区域。全境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340天,达标比例为98.0%。水资源总量为500多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增加16.6%,草地植被覆盖度为71%,玉树州实现了地震以后“绿色感恩生态报国”的历史性转变,成为全省生态治理的样本。
玉树藏族自治州林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把“生态保护”作为玉树立州之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做好“绿色”这篇大文章,玉树藏族自治州既有气候因素的制约,又有天然的优势。这种优势在于这里将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在一起。
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启动以来,玉树不断完善园区组织机构,明晰园区和州县各职能部门的权责分工,发挥“条块结合”作用,积极构建各尽其责、协调运行的体制机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多种保护地为依托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