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环境部15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介绍,经过3年的科研攻关,已摸清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重污染的成因,其中,超出环境容量50%以上的高强度排放,是根本原因。
贺克斌指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除了二氧化硫这一种污染物以外,其他主要污染物的实际排放量都超出了环境容量的50%以上,排放强度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到五倍,并且在采暖季又增加了30%左右的排放量。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 贺克斌:存在着大量钢铁、焦化、玻璃这样的企业,那么它的主要生产工序是不可中断的,所以它没有办法在短期内实现大幅减排。
贺克斌指出,最近几年气侯变暖的大背景,造成了气象条件趋于不利,这是区域秋冬季大气重污染天气过程形成的重要诱因。在京津冀和周边地区是位于太行山东侧和燕山南侧半封闭的地形,属于弱风区,容易造成污染物的积累。高浓度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造成大气氧化性偏强,是重污染期间二次PM2.5浓度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另外,京津冀和周边地区处于同一个空气流场当中,大气污染相互影响也是明显特征。
散煤替代对空气质量改善明显
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还表示,煤改气、煤改电对PM2.5下降的贡献率达到1/3以上,环境效益明显,国家相关补贴不会轻易退坡。
生态环境部调研发现,在用上清洁能源之后,有关地区农民的生活习惯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散煤清零,是刚性的任务,下一步,生态环境部仍会坚定不移持续推进,确保2020年采暖季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平原地区农村散煤基本清零。(消息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科普视频:应对大气污染——正确佩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