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记者唐婧妮 通讯员武小青)近日,联合国秘书长青年特使办公室在联合国网站陆续发布了全球青年和青年组织参与抗疫的榜样故事,武汉青年志愿者协会和武汉大学青年志愿者王琇琨作为中国唯一的青年组织与个人代表上榜。
她代表中国青年向世界分享战疫故事
“作为中国青年,作为志愿者,我所做的是帮助一线医护人员子女,贡献一份中国青年的力量。”5月21日,长江日报记者拨通了正在山东济南的武汉大学研一学生王琇琨的电话,得知自己入选了联合国青年抗疫榜样,她谦虚地表示:与医护人员和一线志愿者相比,自己做的这些微不足道。只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更多的人提供帮助。
本科在上海交通大学就读、考上武汉大学研究生的王琇琨对武汉有着特别的感情。“当时看到很多志愿者行动起来,我也要做点什么”。
2月,团市委联合市卫健委、市教育局,结合全市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志愿者需求,组织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对一线医护人员子女提供在线辅导和心理援助等。从2月9日起,王琇琨和她的小伙伴一起,开展志愿者在线招募工作,帮助武汉大学1378名志愿者和湖北省641名医务工作者家庭之间进行了结对。王琇琨和她的伙伴们还不断开发与孩子们互动的新方式,每周两次开展线上英语授课。
4月15日,在联合国秘书长青年特使办公室、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举办的“共同应对新冠病毒”网络研讨会上,这个23岁的武汉大学研究生作为中国青年志愿者代表,用一口流利纯正的英语,分享了她开展志愿服务、参与抗疫的故事,面向全球直播。
绽放战疫青春,青年志愿者在行动
王芬是一名化妆造型设计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她便报名参加了团市委招募的青年志愿者,从2月14日开始连续奋战在抗疫一线。疫情防控期间,王芬担任“大白”志愿服务队4组组长,作为组长的她,总是主动承担最累的活。她带领她的队员们为武汉市第一医院援汉医疗队运送一日三餐、商超分拣“十元蔬菜包”、为社区和养老院送爱心菜、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帮不方便出门的病人买药等。
谢小玉是土生土长的武汉姑娘,今年读大二,是第一批报名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在她值守的30栋居民楼,生活着约200户的居民,疫情防控期间,平均每天要解决40余户次的需求。她最常做的,就是推着小推车,到小区旁的超市里,帮居民们把生活物资一趟一趟往回搬,每日步数都超过2万步。
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招募公告一经发出,就得到了全市团员青年的积极响应,不到12小时就有超过7000人报名参战。
近万名团员青年到社区报到,协助社区开展政策宣传、疫情排查、小区封控等工作。在居民保供一线,日均950名青年志愿者为全市105家商超门店提供分拣打包、搬运配送等志愿服务,打通“菜篮子”供应“最后一公里”。
1494名大学生专业志愿者,在线上为一线医务工作者子女结对提供在线教育辅导。累计200余支青年突击队参与隔离点、医疗点、方舱医院等防疫重点工程建设,1500余名青年志愿者参与医疗救护、后勤保障服务工作。
武汉12355青少年服务台增开6条疫情防控心理援助线路,100余名心理志愿者开展心理援助服务,24小时接听热线电话。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3000余名青年志愿者挺身而出,组织开展志愿服务项目达500余个。80后、90后、00后,志愿者精神在一代代年轻人中传递、发扬。
正如联合国秘书长青年特使贾亚特玛·维克拉玛纳亚克所说:“世界各国青年和青年组织用自身的专业技能、创造力和同情心,鼓舞、支持、振奋、联接着更多同伴,展现了人性的美好。我们终将度过这场危机。历史也将见证,是世界上的年轻人帮助架起了从恐惧到希望、从迷茫到豁然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