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疫情全球肆虐 冷链物流疫情防控能力亟待强化

2020-12-04 12:57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网

国家应急广播网北京12月4日消息(记者覃勇)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携手国际食品科技联盟举办的“2020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主会场活动,12月3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不同国家及国际组织的代表,以及中国政府部门、科技界和知名企业的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后疫情时代食品安全与健康的新需求和新挑战进行深入交流,共议食品安全与健康未来航向。

由陈君石、庞国芳、孙宝国、任发政等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的国内专家团队,与来自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位国际权威专家及相关国际组织代表与会并提交报告。

大会主场活动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研究员、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农商发展部可持续粮食系统司司长Ali Badarneh、加拿大卫生部食品局前局长Samuel Godefroy、英国牛津大学马丁学院院长Charles Godfray等专家作主旨报告。

新冠肺炎是不是食品安全问题?新冠病毒会不会通过食品传播?新冠病毒流行如何影响食品安全?陈君石院士在会上直接抛出了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公众普遍关注的三个问题。陈君石明确表示,新冠肺炎不是食品安全问题,也不是食源性疾病,而是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如禽流感;根据现有科学知识和WHO的陈述,新冠病毒不会通过食品传播,但是在疫情发生地区,新冠病毒污染食品是可能的,在冷冻潮湿的环境下有可能长时间存在;新冠肺炎尽管不是食品安全问题,但其流行会为食品安全带来挑战,会影响食品安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教授在致辞中表示,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在疫情大考下,作为与民生保障息息相关的食品工业,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1-9月份食品工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3%,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1%,在拉动整个工业经济的平稳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我国工业面对突变环境持续发展的“稳定器”。我国食品安全水平同样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分析,2020年上半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合格率为97.89%,和2019年相比提升了0.29个百分点。

然而,受疫情冲击,食品工业也显露出食品原辅料供应链不健全、冷链物流疫情防控能力亟待强化、多元化健康食品供应跟不上快速放大的市场需求等新的矛盾和问题,亟待通过各方协同,并通过科技的力量予以逐一破解。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司副司长梁钢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冷链食品包装频繁检出新冠病毒,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的召开恰逢其时,对科学引导舆情和促进国际交流,对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科技支撑发挥了积极作用。

冷链屡次成为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点,如何加强进口食品冷链安全防控,曾作为国家卫健委专家团队赴大连疫情防控一线的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宁研究员针对冷链食品安全防控的具体举措进行了介绍。

以产业创新为导向,与会专家以专业、前瞻的视角解读食品行业对检测方法的最新需求,并认为,检测方法体系正在全方位覆盖食品安全各环节。虽然侧重有所不同,但在食物加工过程、包装、环境等方面,均有相应检测的需求。“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食品企业生产经营中更加注重疫情防控体系建设,亟需快速检测环境表面病毒的相关方法。”AOAC INTERNATIONAL主席 Erin Crowley介绍,在这一期间,AOAC开展了对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的应急响应验证,在迅速评估新冠病毒等流行性传染病病毒的检测方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责编:张泽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