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6月以来,中国一直在与前所未有的洪涝灾害战斗,特别是在长江和淮河流域。此次洪涝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最近宣布,投入1000亿元人民币(145.3亿美元)用于灾后恢复和重建工作。
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呼吁,为防范此类灾害,各国需提高对风险和致灾因素的认识,以此作为备灾和减少风险的前提。
展开这一进程的关键因素是《仙台框架监测系统》,这是一款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于2018年推出的网络平台,它帮助各国通过多项指标跟踪灾害影响,以及监测《2015-2030年仙台减少灾害风险框架》的执行情况。
为指导相关官员使用监测系统并加强各部委的数据收集和报告工作,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于8月27日组织了一次研讨会,来自中国和联合国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国际合作和救援司副司长主持研讨会开幕时表示:“我们坚信,此次研讨会将进一步深化双方务实交流,将探索出新的合作方式,并推进全球减灾工作以及后疫情时代的救灾工作。”
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亚太地区办事处主任洛雷塔·希伯·吉拉德(Loretta Hieber Girardet)女士也赞同这一观点,她肯定中国在减少灾害风险工作中做出的贡献并称赞中国与其它国家分享经验教训的意愿。
“中国人口几乎占世界人口的20%,我们感谢中国以身作则,在《仙台监测系统》中记录其受灾情况和损失,我们鼓励中国继续这样做,达到《仙台框架》所有的七个目标。”
在评论此次研讨会的意义时,曾担任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研讨会主持人的蒂莫西·威尔科克斯(Timothy Wilcox)先生说:“我们很高兴不仅仅是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向该地区的一个会员国提供关于仙台框架监测的完整的在线研讨会,而且因为今天我们能够召集了这么多人,他们来自不同的政府和联合国机构。”
这种多样性对于确保收集和记录灾害造成损失数据至关重要,这些数据往往储存于筒仓中。
作为回应,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和交通运输部的官员与研讨会成员讨论了如何在数据共享和仙台框架实施方面加强合作。
研讨会还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平台,以便分享其在了解风险领域取得的成就,给与会者详细介绍最近发布的《2019年全球自然灾害评估报告》(该报告由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等单位编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简单介绍该报告,她还称,该报告的英文全译本已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会议还强调了地方当局和城市在收集、报告和利用与灾害有关的数据的作用。联合国减灾组织全球教育和培训研究所(GETI)负责人在韩国仁川发表讲话,他介绍了即将启动的“使城市具有抗灾能力2030”(MCR2030)新方案,该方案将对风险的理解作为建设城市抗灾能力的第一步,以指导规划工作。
研讨会结束时,威尔科克斯先生鼓励与会者利用有关仙台框架监测的在线电子学习培训课程,该课程是多语种在线课程,包括中文。这一免费在线课程由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和亚洲备灾中心开发,旨在指导会员国相关工作人员如何编制国家和地方数据并将其上传到仙台框架监测。
来源: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亚太区域办事处(UNDRR 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