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1日,首次国家应急广播演练在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举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四川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四川广播电视台、德阳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德阳市广播电视台、广汉市文化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广汉市广播电视台和四川省有线电视网络股份公司广汉分公司参加了此次演练。
首次国家应急广播演练是探索建设国家应急广播体系的一次重要实践。据了解,建设国家应急广播体系是“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文化事业重点工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建立统一联动、安全可靠的国家应急广播体系。”
2013年4·20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地方电台首次以“囯家应急广播”为呼号在芦山、宝兴启动面对灾区群众定向播出的“应急电台”,发布政府声音、反映群众呼声、协助救援重建、维护社会稳定。在此后的云南鲁甸地震和云南景谷地震中,又先后两次启动面向灾区播出的应急电台。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进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工作方案》,首次国家应急广播演练旨在进一步推进国家和四川省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应急广播联动机制,检验各级广电部门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的反应能力和协助政府救灾安民的能力,为制订国家应急广播电台紧急启动运行预案创造条件。
此次演练内容丰富,主要包括国家应急广播电台紧急搭建演练,国家应急广播体系预警信息实时发布和接收演练,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和群众避险、救援力量联动演练。
演练的实施以一场虚拟地震为背景。假设2014年10月31日,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发生了强烈地震,全市广播电视设施被毁,所有广播电视信号中断。
首先,在广汉市区主要的应急避难场所,当地广电部门开展自救,村村响大喇叭部分得以恢复。某村村主任模拟了地震发生后,在村广播室启动应急电源,对村民广播灾情的情形。
随后,四川省、德阳市新闻出版广电局紧急启动广播电视应急预案,实施一级响应(标准),紧急调集省、市广播电视台救援力量赶赴广汉市协助当地广电部门开展应急播出工作,并报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提出在灾区开办国家应急广播电台的建议。
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四川省广播电视台、德阳市广播电视台、广汉市广播电视台开办 “国家应急广播·广汉抗震救灾应急电台”。四川省广电部门协调省内广电单位调动广播节目制作播出发射设备及相关人员从成都、德阳两个方向驰援灾区,同时协调确定应急电台播出调频频率及周边传输覆盖资源。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调用大功率中波、短波发射机,加强对广汉地区的覆盖。同时,无线电台管理局国家应急广播车队就近集结,赶赴灾区。演练现场,广汉市广播电视台架设了通讯联络车、直播车、调频广播发射及电源供应车。设备搭建完成后,工作人员开始恢复市区广播播出。
同时,国家应急广播电台北京直播间开播,节目通过无线电台管理局开通的专用卫星链路,覆盖广汉地区,在城区模拟应急避难场所避难的群众,通过广汉台直播车转播及现场扩音收听到了国家应急广播电台的节目。在农村地区,使用直播卫星广播电视接收装置的用户,可接收到国家应急广播电台的节目。
次生灾害预警也是应急报道的一个重要部分。此次演练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博物馆在地震时的撤离进行了模拟。博物馆管理部门接收到广汉市发布的次生灾害预警后,按照预案启动一级应急响应,组织文物转移工作。
在市区紧急避难场所的演练结束后,参演单位人员来到模拟震中——三水镇友谊村继续开展应急报道。在演练现场,搭建了应急电台帐篷直播间,中央台、四川台、德阳台、广汉台主持人共同在国家应急广播电台前方直播间轮换播音,通过海事卫星与各台记者现场连线,并邀请当地卫生防疫方面的负责人走进直播间。同时,无线电台管理局应急广播车队负责应急广播节目调频发射和回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直播间接收前方节目并制作后,通过卫星覆盖“灾区”,作为当地调频发射机和大喇叭的节目源,实现国家应急广播电台全流程播音和覆盖。
国家应急广播演练是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国家应急广播演练成功检验了中央与地方广电部门应急力量的协作能力,体现了“实训实战、时间压缩、空间位移”的原则,实践了“属地指挥、国家救援、多级联动”的应急响应模式,为下一步完善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借鉴。
中宣部国家应急新闻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相关部门应急业务负责人、四川省应急部门和宣传部门负责人,以及各参演单位领导到现场观摩了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