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陕西省地震局举办“防震减灾‘三秦行’活动”,向社会公众科普防灾减灾知识,介绍即将上线试运行的陕西省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
走进陕西地震预警中心,几十块电脑、电视显示屏上分布着密密麻麻的数据和图表、图片,这是陕西省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数据处理系统”。除了该板块外,整个系统还包括其他四大板块相互配合支持,分别为:台站观测系统、通信网络系统、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技术支持与保障系统。根据中国地震局统一安排,陕西省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将于5月底启动试运行,试运行结束后,将正式向社会和公众提供地震预警信息服务。
陕西地震预警中心主任赵韬介绍,陕西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具有“地震烈度速报”与“地震预警”两大作用。在“地震烈度速报”方面,地震发生以后,救援人员需快速获知何地受到的破坏是最大的,此前,地震发生后的烈度图约需7至10天制作完成。新系统建立之后,烈度图制作速度大幅提升。由于全省建设了1210个观测站点,每10公里一个,地震发生后就能快速估算当地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下,震后30分钟内,系统即可发布自动烈度速报信息;30分钟—24小时给出震源过程的分析结果和灾害快评估结果。在“地震预警”方面,就目前的技术条件而言,民众接收到的是震后2分钟由机器自动发布的自动地震速报信息,以及震后5—8分钟后来自中国地震台网人工正式发布的速报信息。而地震预警系统上线后,民众将收到“秒级预警”。在破坏性地震来临时,在首台观测仪器被触发后,5—10秒内系统即可给出地震预警信息,通过通信网络和服务终端将发布给用户。(总台记者 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