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07 14:47 来源:中国环境报
科学解析精准治污
污染防治考验耐力
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必须找到问题根源,才能抓住重点并精准发力。
2015年,有26个城市开展了大气污染源解析工作,22个重点城市完成了源解析结果论证。
各地污染源解析结果显示,能源结构调整和机动车污染防治是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
积极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强化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准入管理,推进清洁生产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一年来,环境保护部在调整产业能源结构、推动产业升级转型方面动作频频。2015年1月~6月,全国焦炭、烧碱、水泥、平板玻璃等高耗能产品产量同比分别下降3.4%、1.9%、5.3%、4.2%。
在机动车污染防治方面,2015年1月1日开始,全面供应国四标准车用柴油;2015年6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机动车排放控制协作小组办公室在北京揭牌成立。
在黄标车淘汰方面,截至2105年11月底,全国累计淘汰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117.07万辆,占淘汰任务的100.53%。
在推进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方面,2015年,全国各地通过电价补贴、电量奖励等措施,已完成改造8400万千瓦,正在改造超过8100万千瓦。
此外,重点行业限期治理、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施工和道路扬尘污染防治以及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也在积极推进。今年以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电力、钢铁、平板玻璃、水泥等重点行业1387家企业限期治理工程已基本建成投运。数据显示, 2015年上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同比下降4.63%和8.80%。
联防联控逐步推进
各地治理形成合力
大气污染具有区域性和传输性,只有各地在“守土有责”的前提下加强联动和配合,整个区域的空气质量才能得到改善。
2015年4月,《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审议通过,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得到全面推进。
2015年5月,北京、天津与河北省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市建立“4+2”帮扶机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2015年重点工作》审议通过。1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发布……
在长三角地区,2015年4月,长三角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办公室第四次会议召开,明确了要保证质量完成《长三角地区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限期治理方案》。
在地方层面,四川省在成都及周边、川南、川东北地区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陕西出台了《大气污染重点防治区域联动机制改革方案》,提出建立以关中地区治污降霾为重点的联防机制。
“9·3”阅兵、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工作的圆满完成证明,破除行政区划束缚,实施联防联控,空气质量可以改善。2015年,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0.4%、11.7%和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