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筑梦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大省 创新思维保舌尖安全

2016-01-28 07: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据了解,目前浙江已建设大型、特大型餐饮企业和学校食堂“阳光厨房”4015家,其中新建1735家,覆盖面35.3%,累计投入资金近8000万元。
  “餐馆的后厨不再是‘闲人免进’,而是敞开让顾客监督。”某餐厅厨房技术部副总监章彪说,厨房里共安装了8个摄像头,可以360度拍摄工作人员在厨房中的行为。
  浙江省餐饮行业协会会长章凤仙评价:“消费者只有看得明白,才会吃得放心。‘阳光厨房’有助于会员单位接受社会监督,加强自律,促进餐饮行业健康发展。”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新改造200家城镇农贸市场,城区农贸市场质量追溯体系建成率达到70%以上,快速检测体系建成率达到70%以上。在大型、特大型餐饮企业和学校、养老机构食堂建设2000家‘阳光厨房’。”浙江省长在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列出的十大民生实事中,对系列举措提出了更高目标。
  复盘浙江的努力,新目标的提出是对过往实践的肯定,更是打造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大省的决心。
  创新思维让食药监管显真章
  对于浙江而言,梦想的实现在于显性的努力,更在于隐性的付出。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浙江也在食品药品监管中不断探索着自己的思维,在老百姓看不到的背后,壮大着食品安全守护力量。
  这种思维体现于整体监管框架的搭建。2015年,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全面推进“三网六体系”建设。通过安全责任网、电子监管网、社会共治网的构建,和监管执法、风险防控、应急处置、技术支撑、标准法规、社会监督六大体系的建立健全,逐步推动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从“被动整治”走向“主动防控”,从“人海战术”走向“智慧监管”,从“两头监管”走向“过程监管”。
  “‘三网六体系’中的‘网’相当于纲,‘体系’相当于目,它们并非各自独立,而是纵横交错互有交集。希望借助这一框架,推动食药监管部门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更加现代化,行动更加系统。”卢永福说。
  这种思维体现于治理水平的提升。去年,围绕规范化要求,浙江着力夯实基层基础:该省824个监管所实体化运行,1304个乡镇建立食安办、市场监管所、公安派出所协作机制,97%的县(市、区)建立协管员、信息员保障机制。围绕专业化目标,浙江着力提升监管能力:浙江药审团队率先通过国家药审中心主审人评估,医疗器械审评首批通过国家总局评估。同时分层分类推进队伍轮训,实施在职专业学历教育,拉动监管能力提升。
  这种思维体现于风险管控的强化。浙江食品经营许可“二合一”改革顺利完成,重点企业检查覆盖面100%;食品药品“智慧监管”工程稳步推进,药品生产、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总部电子监管入网率均达100%;去年浙江共完成药品监督抽验14986批次、地产食品抽检监测20616批次,药品生产、批发企业和地产食品生产企业、品种、项目实现“全覆盖”。而通过入开展肉品水产品安全专项整治“百日会战”和“四品一械”8大专项行动,浙江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6473件。
  这种思维还体现于对产业基础的夯实和社会共治氛围的浓厚。去年浙江通过开展食品医药产业“精准对接、精准服务”和全系统“服务产业、服务公众、服务基层”专项行动等,助力企业发展。从成果看,多个国际先进药品、医疗器械项目落户浙江,一批创新、高端产品上市或进入审批绿色通道,14家医疗器械企业建立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4家医疗器械企业挂牌上市。
  在社会共治方面,浙江搭建了“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产品抽检、黑名单、行政处罚和违法广告等信息全面公开,同时开展食安金融征信试点,食安信息纳入金融信用信息评价体系,有力倒逼企业尚德守法。此外,浙江还以责任保险为突破,发挥保险公司风险化解、风险防控作用,吸引8738家单位投保,保单金额约200亿元。
  “浙江食品药品安全的责任落实机制、监管执法机制、风险防控机制、社会监督机制更加健全,监管组织体系、技术支撑体系、产业促进体系更加完善,全省食品药品安全态势有序可控、稳中向好。”对于过去一年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朱志泉如是评价。

责编:张泽昕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