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唐山人对抗震精神进行了理论上的升华:“公而忘私”是群体与个人之间的道德准则;“患难与共"是人与人之间的人本主义原则;“百折不挠"要解决的是战胜地震灾害过程中目标和现实的矛盾,“勇往直前”则体现着唐山人在艰难困苦面前的勇敢进取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综合体现了唐山人的气概、胆略、魄力和道德风貌。
可以说,抗震精神是唐山人民以及全国军民在抗震斗争中用鲜血、生命和艰苦卓绝的斗争,共同铸造的民族之魂。
如今,勇敢团结、热心,是唐山人公认的道德标准;怯懦、冷漠、见死不救,会遭到所有人的鄙夷和谴责。
经过十年恢复、十年振兴、十年发展,这座在废墟上崛起的城市,如今已成为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地震后三个多月,解放军帮助灾民搭建简易房屋40多万间,一座能够基本满足人们生存需要的“简易城市"在唐山建立起来。1978年,全市各项经济指标基本达到震前水平。1979年,全国50多个援建单位、10万建设大军云集,唐山重建工作全面展开。到1986年底,市区完成总建筑面积1800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8.9平方米,相当于地震前住宅面积总和的2.5倍。一座功能分区明确、布局比较合理、公用设施配套、抗震性能良好、生产生活方便、环境适宜优美的新唐山,从废墟上重新崛起。
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今天,为您继续讲述纪念唐山大地震出版的系列图书,李升堂编著的空中生命线——唐山大地震空中救援亲历,第35集,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