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生命铸成的历史 非典亲历者的回忆26

2017-07-21 23:30-23:59 责编:母晨静

00:00 00:00

 

十多年前的那个时候,风声很紧。在交通高期,地铁里面偶有数人。北京准备建立多家集中治疗SARS患者的医院。当时,已经流传很多医务人员牺牲的消息。我那时还年轻,想都没有想,直接向科主任报了名,还写了一份志愿参加前线战斗的申请书。

因为我没有别的选择。那时的我,少年得志,意气昂扬,一心保家卫国;那人,我们医院派遣五十多人成立第一批SARS工作队,开进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医院的SARS病房,对患者进行集中治疗。工作人员在急诊门口的广场上集合,科室领导、院领导和市卫生局领导都到场送别。他们说了很多鼓励的话。我也代表工作人员发了言,还开了不大不小的玩笑,让很多在场的人印象深刻。

我的印象中,病房有上下两层,每一层都有十多个病人,每个房间一两个患者。我们三班倒,间隔8小时换一批医务人员。每次进场都要穿好几层隔离服和护眼镜,花费半个小时。当时的印象,恨不得穿10件衣服,戴3副眼镜。炎热的夏天,穿戴完毕,还没有开始查房,就已经大汗淋漓了。因为楼道内昏暗,或许是由于穿戴太多影响视力,医务人员在楼道内穿行,就像一个一个白色的幽灵在飘动。

印象最深的是一次病人的抢救场面。抢救的医生通过对讲机,向上级医生询问是否需要全面抢救。当时为了工作方便,对讲机的声音,向整个楼道播音。抢救医生和上级医生的语言交流,整个病房的患者和医生都能听到。如果进行全面抢救,可能需要对患者施行气管切开,那样,气道内的分泌物都会播散,把医生暴露到更高浓度的病毒环境中,医生也更容易被感染。因此,大家心里都有顾虑:病情需要,应该施行气管切开;为了自身安全,还是气管不切开为宜。更重要的是,根据患者肺部病变的严重程度,即使进行气道切开,估计也难以挽救生命。

上级医生的抢救指令很明确:该怎么治就怎么治。该切开就切开,该抢救就抢救。如果是我们的亲人,你会怎么治?这话,通过对讲机系统,在整幢大楼里面回荡,震撼着每一个患者和医生的心灵。

接下来我们要谈谈这位患者的情况了。他是一个约50岁左右的男性,既往有糖尿病。我们后来猜测,糖尿病可能是一个高危因素,这类患者的死亡率可能会升高。患者抢救的时候,胸部X片提示两侧肺已经全部变白。尽管他的呼吸非常急促,几乎不能说话了,但他的手还是紧紧抓着手机不放,一直和家里人保持着联系。在最后病情危重的时候,家人希望能够见患者最后一面。但为了防止SARS传播,根据当时的规定,不允许家属进入病房。在最后的几天,家人就把汽车停靠在病房窗口对面的马路边上。这样,通过窗户,家属可以依稀看到患者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