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震救援之后,参加了地震救援的很多人都感慨良多。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傅素芬老师主要从事的是心理应急疏导,在事后回忆时,她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抹川大地震揪痛了我的心。
2008年5月12日下午3:15,我像平常一样打开电脑准备工作,一行火焰般刺眼的文字出现在电脑屏幕上:“2008年5月12日下午2:28,四川汶川发生里氏7.8级地震(后来修正为8.0级特大地震)”。天哪!地震,而且是大地震。当时脑子”嗡”的一声,我呆呆地盯着电脑屏幕足足有1分多钟。之后,想象着地震带来的惨景,灾区的群众此时一定是身心受到严重的创伤。想到这些,我立即拿起电话,拨打浙江省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组长赵国秋主任的手机。记得当时我的声音有些颤抖:赵主任,不好了,四川地震了!赵主任也被我这突如其来的、焦虑不安的声音而震惊,说:“怎么了?你慢慢说。”我说,我刚在网上看到四川发生大地震了,我们心理危机干预队可能要随时待命,做好一切准备。因为我们是国家卫生部的应急专家啊。赵主任说:“你继续密切关注有关消息,我马上致电浙江省卫生厅应急办,询问有关情况。”挂了电话,我依然魂不守舍,一边看着不断更新的有关地震的新闻,一边为天府之国骨肉同胞的灾难担忧。新闻在不断更新,我的心一次次地被揪出来,一次次感受着从来没有过的心悸、胸闷。到下午5:00左右,灾情报道在继续,惨烈的情景不断出现,我预感这次大地震带来的史无前例的破坏。下班时间到了,我定定神,知道自己该回家了,但是我记不起那天我到底是怎样到家的,跌跌撞撞的,迷迷糊糊的,我给震蒙了! 第二天的一些新闻更加令我坐立不安,焦虑万分!和赵国秋主任通过几次话,表达希望火速赶赴灾区的强烈愿望,灾区人民迫切需要心理危机干预。5月13日午夜12:00左右,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了我,是单位办公室的电话,通知5月14日上午9:00之前到达萧山国际机场,乘坐浙江省卫生厅抗震救灾包机赶赴四川地震灾区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尽管这个消息是我期待的,也是有所准备的,但是真的要赶赴灾区了,心情难免复杂,那一夜我通宵无眠。
5月14日中午12点,我们乘坐的飞机徐徐降落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飞还没有停稳,飞机里所有的医疗队员都“叽叽喳喳”地行动起来,看起来个个精神抖擞,准备着将爱心奉献给灾区人民,可是就在大家各自忙碌的时候,省卫生厅带队的领导用小喇叭喊话了:“各医疗队员注意了,在下飞机前请各自在黄马甲,就是省卫生厅统一下发的应急服装上写上自己的姓名、血型和工作单位,请队长逐一检查。”那一刻,出奇的安静,大家互换了眼神,一种难以言表的复杂感受,一种预感,但很快各自都按照要求,在自己的“黄马甲”上端端正正地写好了姓名、血型和工作单位。沉寂足足有5分钟,那该死的5分钟,让我心里很难受,很想家,很想念我的儿子和我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