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汶川记忆 应急心理救灾纪实26

2017-11-23 23:30-23:59 责编:郭彦伟

00:00 00:00

2008年5月22日晚上,浙江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决定将“战场”从平武县城转到平通镇,而我也收到了报社要求伺机回撤的命令,因为报社的报道点已经开始由“救灾”转向“灾后重建”,将有另一批同事与我们第一批到灾区的记者换防。当天深夜12:30左右,我将自己在灾区的最后一篇稿件发回报社。5月23日中午,我从平通镇坐救护车到达江油市,随后来到绵阳坐车回到成都。5月24日晚上,我坐上了成都回杭州的飞机。至此,跟踪报道浙江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在地震灾区救援的任务圆满完成,《东方早报》徐益平。

地震救援人员也是正常人,在救援工作的巨大压力之下,一般都能工作得很好。但是,长时间在灾难现场的时候,会受到各种强烈的刺激,而且救灾工作的要求都比较紧迫,压力非常大,使得救援人员情绪和心理,可能出现绷紧的各种心理反应,这些反应在意外、异常的灾难环境下是非常正常的。

救援人员出现心理压力,心理异常的反应一般来说都是短暂的,只要事情结束了,都过去了,压力也就逐渐解除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般都会重新恢复和建立心理平衡。而且,救援人员的这种特殊的应激反应和工作中巨大压力,还可以帮助他们预测和处理自已在地震救援过程中的心理状况,保持战斗力,还能减轻地震救援工作对自己以后工作、生活的不良影响。

根据一般规律,救援人员一般会经历和他们的工作性质有关的几个心理情绪变化阶段。在刚开始的几个小时或者几天中,救援人员像英雄一样,努力组织和提供各种救援。一些时候,救援人员会对被救援的灾民们感同身受,就像替代他们悲伤、忧愁一样。而另外一些时候,救援人员又会觉得,自己和幸存者的反应“搭不上线”。在心理学上认为,救援人员可能会经历几个心理变化阶段。

一、警觉期。这个阶段包括了解灾难的信息,还有做自身的调节。收集和了解任何可以得到事实和消息,以及抓紧响应的准备。在警觉期,救援人员会体验到焦虑、不安、紧张,就像幸存者一样,在经历地震灾难的冲击之后,救援人也会觉得震惊和芒然。因此,在救援人员第一次进入灾难现场前,一次简要的情况说明会,可以帮他们准备好应对即将面临的状况,并减少一些情绪上的冲击。

二、动员期。救援人员很快从初始的震惊中恢复,开始行动起来!清点各项物资、装备和人员,提出互相援助的需求等,团队人员开始实施救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