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河北承德兴隆“12·3”矿难抢险救援纪实

2018-01-06 23:30-23:59 责编:吴恪瑾

00:00 00:00

在救援的总结中,很多人谈到了自己的体会:

(一)科学决策是完成施救任务的前提。具体方案:一是坚持科学施救,制定施工方案,明确支护形式,制定好抢险救援措施,并传达到每位参战人员。二是做到安全第一,积极主动,发扬开滦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使被困人员早日获救。三是明确分工,相互协作,保证施工人员安全。四是做好有毒气体的监测和预防工作。五是要做到方向准确,不能盲目,有中腰线使中腰线,没有暂时按迎头钻杆作为基准。六是加强支护强度,保证支护的整体性,必要时加横纵底梁。七是明确施工进度,要将每班的施工进度、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异常情况、采取的临时措施做好记录,与下一班做好交接,充分体现科学性和严谨性的统一。

(二)迅速启动预案是组建抢险队伍的基础。一方面,立即指派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火速赶赴事故现场,对事故现场进行察看,向专家组提出科学的营救方案。另一方面,快速组建抢险救援队伍,按照预案和程序,在不影响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一条条指令迅速传到了抢险队员的家里,传到了几百米的矿井下。有的队员上井后顾不上吃饭,有的来不及与家人打招呼,有的忍着病痛就加入了抢险的行列。仅用了30分钟,一支由46名骨干组成的业务精湛、务实敬业、战斗力强,并配备充足工具的抢险救援队伍快速组建。

(三)过硬的抢险队伍是完成救援任务的关键。这支由46人组成的抢险救援队伍,都是从荆欢矿业公司抽调的业务技术骨干。其中,抢险救援队长娄玉民是荆欢矿业公司的生产准备副经理,具有多年的煤矿生产工作经验,是专家型的人才;专门从事生产技术工作的刘风文,业务精熟,务实敬业,是煤矿开拓掘进工作的拔尖人才;主任工程师曹守新是专门负责安全管理和技术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精通煤矿操作规程和作业规程,有思路,有方法;生产技术部副部长赵光柱、开拓二区区长吴玉林、准备区工长杨林庆都有着20多年的煤矿生产现场管理经验,多次参与抢险救援工作,组织协调能力强,能够担当重任。在选调操作队伍时,主要由开拓二区正在井下当班的和准备区即将上班的员工组成,他们都具有十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操作能力,且成建制调动,整体战斗力强。开拓二区员工是岩石巷道施工的专业队伍,长期接触岩巷掘进。准备区员工是经常处理坍塌堵冒的工程,是一个专门啃硬骨头的队伍。

(四)科学施救是成功救援的重要保障。抢险救援从始至终严格落实了科学安全的施救方针。在矿井缺乏技术资料的情况下,抢险队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现场勘察,分析论证,用最短的时间,制定了周密的救援方案和具体的技术措施,及时向参战人员传达,并制作成简易挂图,悬挂于施工现场,做到了行为规范,安全施救。科学制定施工方案,采用“四六”作业制,现场交接班,每班10~12人,分别由两个现场管理人员指挥协调。制定科学的支护措施,采用梯形木支架支护,半圆撞楔控顶,木支架四角连接、梁腿连接,并明确了材料的规格尺寸和相关的技术参数。

(五)勇于拼搏是成功施救的精神支持。抢险队员面对顶板频繁来压,沙石不断冒落的危险,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险,在困难面前,临危不惧,奋力拼搏。因抢险救援的巷道比较狭窄,高度只有1.6米、宽度14米,每个人进出巷道都必须屈膝弯腰,但每个来回都是一溜小跑,生怕耽误时间。他们在通风不畅的巷道内作业,个个都是汗流浃背,汗水和泥水混合在一起,变成了“泥人”。面对大量的矸石、乱料、泥沙,大家手脚并用,半跪着架棚子、出矸子、砸大块儿、劈乱料,工具用不上就直接用手。在狭窄的断面里,跪着,爬着……膝盖磨破了,手指出血了,没有一个喊累,没有一个喊痛,没有一个退缩。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一双双裹满泥水的腿,换来的是11名遇险矿工的生命。

这次抢险是跨地区实施抢险救援的成功典范。救援之后,很多救援人员也提出了新的建议:

一是建立应急救援资源数据库。对各地、各专业救援队伍、装备、物资、专家等情况进行普查,建立完备的动态数据库,为抢险救援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

二是建立和强化区域性救援基地建设。确保每一个区域内发生事故都有力量、技术、装备较强的专业队伍及时赶赴现场实施救援。

三是加强应急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今天,为您讲述河北承德兴隆“12·3”矿难抢险救援纪实,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潘鹏,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