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印度洋海啸,中国国际救援队救援纪实6

2018-02-12 23:30-23:59 责编:吴恪瑾

00:00 00:00

一小时后,暴雨骤歇。仅“打了个盹”的救援队员们整装待发。一个6人医疗小组在机场进行巡诊,为灾民提供简单的治疗。后勤队开往附近开阔地带,搭建大本营。身着黄色队服的医疗队员一走近灾民,就被他们围住了。一个名叫穆哈迪的男子抱着他8个月大的孩子来就诊。他们原来住在西亚齐,洪水卷走了4名亲人,只剩下夫妻俩带着孩子。要儿睁着无辜和惊恐的双眼望着大家。中国国际救援队首席医疗官郑静晨仔细给孩子检查了身体,确认是普通的腹泻,开出了小剂量的黄连素。他告诉记者,连日的饥饿和卫生条件恶劣使很多灾民出现营养不良、咳嗽、腹泻、气喘等症状。由于海啸带来的洪水袭击面广,幸存者也多数受外伤,因治疗不及时和海水浸泡又继发感染,这就需要清理创面和内服抗生素医疗队工作进展顺利,不到1个小时就医治了近百人。

2005年1月1日上午,当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大本营正在搭建的时候,救援队对外联络官、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办公室中国联络员黄建发就奔赴10公里之外,到受灾最严重的班达亚齐市区,去参加联合国现场救援协调中心的会议,并对受灾情况进行评估。

市郊因为地势高未受海啸波及,但进入市区,到处是断壁残垣,遍地狼藉。市中心的布朗巴当广场四周,不见任何完整的楼房,黑色的泥浆裹着树根木板,堆积如山。

灾区现场的情况让黄建发震惊。毫不夸张地说,受到海啸正面袭击的班达亚齐已经是人间的炼狱,死亡、饥饿、疾病的威胁笼罩着这座曾经美丽的海滨城市。在这场世纪灾难中,受灾最重的地区是亚齐省,死亡人口数最多的就是班达亚齐。

“空气中充满着死亡的气息”,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也都在他们的稿件中不约而同地写下了他们相同的感受。时断时续、时急时缓的雨,仿佛是上天滴下的泪,在为班达亚齐洗去心头的哀伤。

尽管是专业的救援人员,但灾区现场的惨景仍让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地震学专家张晓东感到触目惊“这座曾经绿影婆娑的城市将会作为全球50年中最大地震、最大海啸的灾害现场载入世界灾难史册,”张晓东沉痛地说。

中国国际救援队联络官黄建发说:“尽管戴了两个口罩,可现场弥漫的尸体腐臭味仍能钻入鼻孔,口罩上的臭味久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