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相比,我国海岸线绵长曲折,海区海水一般较浅,渤海平均深度18米,黄海平均深度44米,一般不产生地震海啸,大洋海啸对其沿岸也无影响。东海平均深度340米,南海平均深度1200多米,具备海啸发生的深度条件。但是我国海区大部是浅水大陆架地带,该地带平缓宽阔,外围又有成串的岛屿、暗礁环绕,形成一道天然屏障,不利于地震海啸波的传递。1960年智利大海啸,对菲律宾乃至日本这些地方都造成了灾害,但传到我国东海的吴淞一带,浪高仅15~20厘米,没有形成灾害。而且,中国海区一般没有现今活动的板块俯冲带和海沟构造,近代垂直差异运动表现不强烈。已发生的地震震源断层多为走滑型,所以大多数地区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概率小并不意味着不可能发生,往往小概率的事件发生了危害才巨大。2003年12月26日发生在伊朗巴姆的地震也是一次小概率事件,那里的古城历经2500年都十分完整,但是就是一次地震毁掉了整个城市。此次印度洋地震,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也非常罕见,也是一次小概率事件。事实上,东南亚发生大海啸的概率很小,自从1509年以来,从未发生过横扫整个印度洋的大海啸。这就使东南亚国家误认为印度洋不会发生大威力的海啸,从而忽视了海啸预警系统的建立,致使他们在这次海啸中措手不及,损失惨重。
小概率不等于零概率,过去没有发生过,绝不等于将来不会发生。特别是在我国台湾岛附近海域,从地理上看,两个海区海水相对较深,海底摩擦力较小,是产生地震海啸的危险地段。发生在菲律宾海、琉球海沟的地震海啸可能传递过来,其沿岸是大洋地震海啸影响的可能地区。1605年7月13日,海南岛琼山7.5级地震,引起了近海的70多个村庄沉陷为擦,表现出垂直升降运动。1867年12月18日发生在台湾基隆北海中的6级地震引起了海啸,这都说明从台湾到海南岛一线的海区,存在地震海啸的可能性。
其次,只有建立预测预警机制,人类才能在灾害面前积极主动,减轻或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一次,如果印度洋沿岸国家建立了海啸预警机制,那么很多伤亡都是可以避免的,甚至大多数遇难者都可以被挽救。由于地震震中在海底,波动传递到海岸一般需要20分钟到2个小时,如果当地居民组织得力,这段时间足够人们逃生。
在灾难预警机制建立方面,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日本多次遭受海啸的袭击,如1960年5月21日在南美的智利发生9.5级巨大地震,其海啸22小时后袭击了17000多公里的日本沿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日本吸取了以往的历史教训,建立海啸预警系统,加入了太平洋海啸预警协作组织。同时在容易遭受海啸袭击的沿岸建立了防海啸的设施。虽然日本遭受地震以及地震引起海啸的情况比较多,但没有造成重大伤亡。2003年9月26日日本北海道沿岸发生8.1级地震引发海啸,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可见这种预测预警系统作用是很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