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13时30分,第一台水泵开始排水,排水能力达到每小时100立方米。在排水过程中,由于溃水冲积的泥沙堵塞巷道,清淤工作量非常大,井下巷道低矮,参战职工只能站在齐腰的水中,一锹一锹往外挖,用编织袋袋一袋往外运。在抢险的过程中,随着排水能力的加大,发现供电能力不足,为了保证水泵正常排水,及时改造了矿井的供电系统。在整个排水过程中始终保持两台水泵正常工作,每小时排水量达200立方米,总排水量达4860立方米,为被困的69名矿工兄弟早日脱险赢得了时间。
在这次援救中,有三条生命线。第一条是电话线,第二条是氧气线,第三条是食物线。这三条线的存在对于井下69名被困矿工能够最终脱困具有重大的意义。
井内的内线电话是井内上坡道的最高处的一部话机,属于支建煤矿电话系统的一个分机,外边的人用手机都可以拨通。事发后,矿井口的值班电话由专人值守,考虑到被困人员的身体和精神状况,领导的特批,外界是不能和他们直接通话的。外界的救援部门通过该电话,了解井内的情况,并根据所得知的情况及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部署,从而有针对性的展开营救。这为井内外的沟通、救援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以及对于被困矿工情绪的安抚,提供了最为直接的依托。
7月29日20时10分,徐光春与被困人员通了电话,他动情地说:“矿工师傅,我是省委书记徐光春,我现在已经到矿上了,正在组织抢救,各项抢救措施都已确定,已经开始实施,请你们在下面要安心、放心,要相信党和政府一定会想办法把你们抢救出来,你们不要慌乱,要保持体力,节约用灯,我们已经开始组织抽水,也在给你们通风换气,你们一定要相互帮助,树立信心。”他还关切地询问了矿工在井下的情况,氧气、呼吸、是否受伤等。
省级领导在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并与被困人员通话,大大激励了被困人员。同时,通过这条电话线,在井外的救援人员能够及时的了解井内的水位、空气以及被困矿工的具体情况,根据被困人员的描述,适当地调节救援方法,保证井内的人员的安全。7月30日上午,据被困人员反映,由于井上持续不断地往井下送风保持正常空气,现在井下空气干燥,另外由于较长时间没有进食,被困人员普遍感觉到口渴、寒冷,希望能送些食物。根据这个情况,抢险救援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送食物方案。经过多个方案比对,专家们最后选定了通过通风管道输送牛奶这一方案。
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今天,为您讲述:那些带给人伤害的事故灾难,第5集,陕县“7·29”矿业淹井事件处理。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