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汉旺,谭君子一时没办法进入,那里已经实行了交通管制。这时刚好遇到她妈妈和阿姨跟着德阳市殡仪馆的车岀来,车上拉了六具尸体,其中就有她爸爸。“本来开始也没办法火化,殡仪馆没电,后来又有电了,车子就过来了,不幸中的万幸,爸爸搭上了那辆殡仪车。”
谭千秋要火化的时候,他的妻子提了一个要求,给他换上她亲手缝制的睡衣。“那件睡衣就像商场里卖的一样。阿姨手特别巧,经常做衣服给我们,给我织手套,给爸爸织袜子,给小妹妹做了特别多的衣服。其实这样也是为了省钱,爸爸特别节俭。”
谭君子四岁的时候,父母离异。谭千秋含辛茹苦一手把她带大,牺牲很多娱乐的时间来陪伴她,去哪里都把女儿带上,连再找伴侣的第一条件也是要对女儿好。
“以前我在同龄人里不是特别成熟。但阿姨是个很单纯的人,以前遇事都是听爸爸的。爸爸出事之后,很多事情就需要我这个大女儿拿主意了。”谭君子说。地震之后,阿姨在废墟边坐了30多个小时,一直哭。后来谭君子的妈妈找到她,带着她料理后事。
火化父亲之后,谭君子的阿姨到别处避难,想带着爸爸的骨灰。谭君子跟她说,如果地震了,骨灰你保存不好;而且你还要照顾妹妹,这个这么重,也是你的负担,跑也跑不了。现在谭千秋的骨灰寄存殡仪馆里,他们想等稳定了再转移,“爸爸是湖南人,但我想爸爸还是喜欢在汉旺吧,毕竟一辈子都奉献给了这里。”
谭君子描述了她在灾区看到的景象。地震发生后,救援队伍赶到之前,很多人都采用了自救的办法,但死里逃生后,他们又在第一时间返回去营救别人——认识的或不认识的。很多人自发地去做志愿者,力气大的都参与救援,还有一些就在伤员聚居的操场等地为他们盖被子、递水送饭。更感人的是一些初中生,带着志愿者的袖标,每个帐篷都询问一次:“您这里有需要喝奶粉的小孩子吗?”家里有车的人自愿把车贡献出来,自发地制作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抢险救灾”等标语贴在车上,方便有需要的人使用。还有一些餐饮店,每天煮米饭、蒸馒头免费分发给大家,完全不计报酬。
2008年5月19日14点28分,记者和谭千秋的女儿谭君子从她的宿舍附近赶到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前,在那里,和上千名北大师生一起,面朝西南方向——四川的位置,在汽笛长鸣声中,为汶川地震中遇难的民众低头默哀。
3分钟的默哀结束后,大部分北大师生都没有离开,很多人手里都握着黄色的信纸,或站着,或坐着,或趴着,在信笺上写着什么,有的学生边写边流泪。在百周年纪念讲堂正前方,记者看到临时搭建的“办公”地点,一位同学举着“结对写信”的标语,其他人向排队的同学不断地分发黄色的信纸。
“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的哥哥姐姐,我们就是一家人;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的倾听者,我们就是好伙伴;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的师兄师姐,我们就是学习上的好搭档。希望在你需要帮助时,想起你在北大的朋友。”记者领到一份黄色信笺,第一页印着这样的语句。
“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为救学生而牺牲,他的女儿在我们北大读书。我们也想为灾区孩子做点事,所以学生会和研究生会组织了这个北大和东汽中学一对一的帮扶活动。”一位学生会干部告诉记者。
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今天,为您讲述:汶川大地震英雄教师4,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宁,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