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加合理科学地开展工作,医疗队设计制作了印有国旗、职务、姓名的胸标和胸卡,以方便中塞双方在穿着防护服条件下相互识别,也便于在监控视频中迅速辨认;队员们利用废纸箱制成简易药品分类盒,不仅方便了查房给药的操作,也便于通过监控系统对病区药房实现可视化管理。
不同颜色的腕带、不同颜色的分区、院内各处张贴的海报,无不凝聚着队员的智慧和心血,大厅和院前广场架设的双层简易隔离网,为患者家属探视带来便利。
说起这些事无巨细的工作,队员们开玩笑地说,在这里,医生们除了会看病,护士们除了懂护理外,还得会锤凿斧锯这些木匠、瓦匠活儿。这些在国内拿惯了听诊器、手术刀的医生,习惯了针头、棉签的护士,一下子变成了电子工程师、制图师、木匠和水暖工,真是一专多能,样样精通。
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医疗队在西非抗击埃博拉时的方法和经验,必将成为国家和军队对外执行任务时的有益教材。
在援塞的60多个日夜里,第二批援塞医疗队全体队员从基础出发,从细节入手,拼字当先,以中国人的大爱,在塞拉利昂取得了援塞抗埃的阶段性胜利,医护人员先后制订并逐步完善了工作流程、制 度、诊疗方案、培训方案等文件近 50 个,累计成文近 10 万字,累计进入病房 304 次,累计在病房工作时间 16178 分钟。单人最高次数 32 次,最长时长为 1907 分钟。累计救治患者 372 人,治愈埃博拉确诊患者 12 人。
大西洋翻涌的波浪,狮子山上炎炎的烈日,见证了中国军人的勇敢、智慧、奉献与坚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批援塞医疗队政委何巍说:对于医务人员而言,每一个生命都是珍贵的,不管付出多大代价,我们绝不放弃任何一位病人。
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今天,为您讲述:大国担当——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疫情纪实,第19集——再战西非!今天先说到这,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宁,明天咱们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