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疫情纪实45

2018-10-13 23:30-23:59 责编:郭彦伟

00:00 00:00

我们负责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的专家以及研究流行病学专家,都应该去他们那里参观学习。针对这次西非的埃博拉疫情美国大概派了4000人,其中2800名士兵在维护秩序,另外1200名科研人员在那里进行调查,进行学术交流,对塞拉利昂埃博拉后期怎么去建社区医院,再出现病人应该怎么处理都进行了规划。

世界卫生组织印制了一本关于传染病知识的口袋书,大概有上百 页,几乎包括所有的东西,用起来既方便又实用。那里面不光有文字,还配了很多图,中国人也好,英国人也好,塞拉利昂人也好,古巴人也好,只要懂英语,看里面图示的各种操作,都可以看明白,更科学实用,更具有操作性。

各国的留观或治疗中心非常人性化,病人是允许探视的。只要距离隔离网 2 米远,是绝对不会传染上的。病人在得病后,家属或是亲戚朋友去探望,对病人是心理上的安慰,有利于恢复健康。另外,他们还招募埃博拉康复的病人,来陪护生病的孩子。

我们中塞友好医院最好的创新就是设有视频监控设备,可以对病人的病情、病人的活动进行不间断的检查,监督塞方保洁人员消毒,对我们的医生护士个人防护提醒,还有我们医疗队的运动照相机也非常有创意,能够把医疗区域里的一些影像资料留下来,特别的珍贵。

塞拉利昂国际会议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非常科学,每周开四五次会,在那里主要交流各所医院的情况,让大家相互了解,介绍自己的经验。各国的官员也好,医务人员也好,都能从中学到很多的知识,比如一些特殊情况的病症,你碰到了,做了介绍,我通过学习,再见到这样的病人就有经验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除相互交流这些问题外,同时还可以听取专家的报告。我们为什么能去很多留观或治疗中心参观,就是通过这个会议相互认识了,然后发邮件邀请、申请,再互相参观学习,把沟通的渠道建立起来了。

虽然救援工作辛苦,而且充满危险,但同样也有很多趣事,第三批援塞医疗队医疗保障组组长孙志强,就用《塞拉利昂奇闻趣事》记录了当时的感受。

在塞拉利昂的日日夜夜,对每一位援塞队员来说都是终生难忘的,记忆是那么深刻,仿佛就发生在眼前,一些奇闻趣事时时浮现在脑海。

第一个趣事,就是“头顶”神功。

曾经有队员开玩笑地说,塞拉利昂人的脑袋不是用来思考的,而是用来顶东西的。这是怎么回事?一考究才知道,这是他们的一种生活习惯。如果你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头顶东西的塞拉利昂人,并且禁不住为他们的“头顶”神功拍手称绝。在塞拉利昂,人们运输东西多不用肩挑背扛,而是用头作为最好的运输工具,在这里无论男女老少,他们都会头顶着一个直径六七十厘米大小的托盘,或是头上垫着一块用毛巾制成的棉垫圈,上面放着各种东西,真是没有不顶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