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本期带您回顾:从伤口长出翅膀,芦山地震灾区重建一线实录。
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我是百宁。作为5.12汶川地震重灾区之一的雅安芦山,五年之后再遭重创,成为4.20强烈地震中唯一的极重灾区。陈果投身重建一线,记录了芦山重建的第一战役、第一现场。在之后,地震出版社出版了陈果的灾区重建日记,每一个故事都是现场的耳闻目睹,每一篇日记都是情感的真是流露。今天,我和您回顾灾区重建日记:从伤口长出翅膀,芦山地震灾区重建一线实录。
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小雪转多云
应该是入冬来最冷的一天了,刚出县城,龙门乡王家村地界上,我们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雪。
在龙门乡,与雪的交集只是三两百米的一段行程。不过这已经是一个可以确信的预言:前方,等候我们的,将是一片冰天雪地。
太平和大川,是芦山县海拔最高的乡镇,也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要看的是温暖过冬和重建进度,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地图上的“制高点”,也日益占据着和海拔等同的高度。
钟灵新村聚居点工地上如火如荼。多数房屋已经修完了一层,几十个工人不停不歇,甩开膀子干得正带劲。
前行10多公里,仍是钟灵村的地界,却是一派北国风光。雪花漫天飞舞,大地银妆素裹,沿线许多修了一半或是初具雏形的房屋,墙头砖垛上堆着厚厚的积雪,显得萧瑟清冷。
在一个叫五座坟的地方,见一个五十来岁的男人在顶风冒雪整理房屋,我们停下车,与他攀谈起来。
男人叫杨全良,家里一共7口人。地震那阵,农活正紧,家里的几个大人当天都起得早。地震中,家里的房子当场就垮掉了,两个孙子,如果不是他和几个邻居冒险从屋里抱出来,早就没了,勤快救了一家人的命,他说:“3个孙子,大的7岁,小的2岁,最小一个才1个多月。”他的语气里有庆幸,更多的则是后怕。
新家早就在建,不过由于天气原因,10多天前,工地停工了。
地震以来最大的困难也是在那时候开始出现。今天已经是第四次降雪,天气冷得像一双冰做的魔爪,随时要把人撕裂。
棚屋已经做了加固和防风处理,屋顶的彩条布也已经蒙了三层,即便这样,还是害怕天黑。“白天动着不觉得冷,到了晚上,味道的确不太好受。”杨全良说。
令杨全良感到慰藉的是,应对寒冬,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家里目前棉被有11床,大米有几百斤,都是政府发的,前段时间提升过渡房,村上也派了人来指导。
“政府能帮的也就是这些了,关键还是要靠自己。”杨全良打算添置几床电热毯,“那样,就不担心娃娃了。”
杨全良盼着冬去春来。他说,以前,从来没有如此在意过季节的更替。
海拔1300米的地方,已经在雪线以下。大川镇快乐村,与钟灵村只隔着一道山脊。
不到12点,杨宗和家3头年猪已经被杀猪匠收拾妥贴。喝血汤的亲友来了几大桌,院子里的笑声,欢畅如地名。
光是喝血汤,哪有这般高兴?搬新家和杀年猪连在一起,饭菜多出一股香味。新家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新家一一灾后新家园,快乐第一家,主人的乐呵,客人的尽兴,想想也就尽可得知。
径直到了杨开村。杨坎门过渡安置点,一个烟雾缭绕的“碉堡”一样的屋子里传来阵阵舒心的笑声。循声走去,十数个村民围着火塘有说有笑。火塘上方是一片森然的“肉林”。
4户人家10多头年猪被集中“晒”在这里。杨开村有制作烟熏腊肉的传统,如今家家户户都住在棚屋里,为了用火安全也为了降低成本,因陋就简建了一个碉堡状的“烤房”。
拿出相机准备拍下这个年味绕梁的丰收场景,人们却哄笑着纷纷“逃”了出去。
原来,已经到了出工时间,杨开新村聚居点的房建施工仍在进行。
就是在那里,我们碰到了正在检查房建进度的乡党委书记李云波。看到我们,他愣了一下,说:“你们都是天兵天将。”意思我们突然就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