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住新房子,哪还管它年不年!别说正月初一了,大年三十他也没闲着,从早到晚,撒尿的工夫都精打细算。
隔着三五十米的距离,黄发权也正扮演着“黄扒皮”的角色,是对自家的树木去扒皮。宝盛乡中坝村飞水山聚居点27户人家建房,请的是同一拨木匠。为公平起见,在公议场,房基选址和建房顺序都是抓阄决定,“二黄”手气不济,排在后面。
如今木工的活计刚刚干到19号。剩下的活要干完,估计得两三个月。前提是准备工作要到位,不能让高射炮打苍蝇。
建房这事,黄发权比黄发强更着急。“妈妈73了,能有几个73?”黄发权念“妈妈”二字时,乖顺如3岁的孩童。
“妈妈”是义母。老人叫李德芝,是村里的五保户。她本来符合入住特困房的条件,但同左邻右舍相处时日长了,她坚持把新家建在飞水山聚居点。老人眼下一个人住在过渡房里,等新居落成,她和黄发强将在一个屋檐下生活。
眼神里,老人对新家的渴望一览无遗,可她仍用清晰面从容的声音说:急也急不来,不如不急。旧社会里,就算丰年,能有面汤吃就当过年了,如今遭了灾,还有米有肉,够可以了。
地震后,老人领到4床棉被,还有大衣、枕头。春节前,乡上又送来两床被子。垫两床,盖两床,还剩两床,难怪老人气色不错。
组长司德军对老人搬新家的事成竹在胸。按照他的计划,今年“4·20”前,剩下7户的排架要全部拉起来:中秋节,天上的月亮,应该就是全部工程的句号。
包括司德军家在内的几间过渡房,地处即将动工修建的防洪堤上,正月初七后要全部拆除。赶在今年汛期前,防洪堤工程得竣工验收。这番“折腾”并不影响几位家住过渡房的大妈晾晒汤元粉的心情:“要想长治久安,就不能怕麻烦。”她们呵呵笑着的时候,太阳还躲在云层里,荡漾在脸上的阳光,却让人感到温暖。
太阳钻出云层时,我已经来到焕然一新的袁家铺子前。见了我,愣了愣,袁蓉一拍脑袋:“阿玛,我怎么把这事给忘了!”
还好,她并没有把当初请我吃“进宅酒”的约定忘得一干二净。
我开玩笑说她“不耿直”,老公袁永红连忙帮腔解释:“人和东西是陆陆续续搬进来的,没有摆酒,也就没有请你。”
说来脸红,去袁家不是第一次了,这次前去探望,仍然需要一路打听袁家的住处。诚然有“路盲”的因素,更主要的是袁家铺子已今非昔比,真正的“女大十八变”。
一个大院两栋小楼三代同堂四下整洁的五口之家,彻底颠覆了之前关于袁家铺子的所有印象。就连人也变了:变得整齐了,洋气了,眉头舒展了,面带喜色了。
宽大的客厅里,大沙发大茶几大电视,未必都是名牌,看上去却无一例外地赏心悦目。地板选的是米黄色,与贴在墙面的桑拿板相得益彰院子宽敞,一辆货车一辆轿车,所占不过四分之一的面积。空下的地方,砌了花台种了树,树梢挂着的红灯笼,热情招呼着已经来临的春天。房屋外墙是瓷砖与桑拿板的混搭,整体效果说不上豪华,但格调和品位使然,由不得你不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