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科学阻断传播途径 避免感染艾滋病

2019-05-14 11:00-12:00 责编:母晨静

00:00 00:00

 

边震就边看得见波形,波形还没走完,他就告诉我,小张,你们去算一下,这个应该是哪里的地震?而理论上至少要有三个台的资料才能够大致确定震中,但是他就一个台,而且是量都不量,算都不算,就是因为他干的时间太长,见的太多了。

记者:张建国感慨的说,数十年的经验积累造就了这些传奇人物,但是地震监测绝不能仅仅依靠个别专家的经验来解决所有问题。

还得要依靠科技进步,这种科技进步现在集中就体现在我们说的三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

记者:最先进的三化地震仪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我的第二个没想到是它竟然藏身在昆明基准地震台上百米深的山洞巷道里,推开重重的铁门,山体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走进洞里一切都安静的出奇,似乎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可以听见,在巷道尽头一座一米见方的水泥平台上摆放着三个像小号水桶大小的圆柱状金属体,桶的顶端连接着粗细不同的数条电缆,这就是目前正在使用的数字式宽频带地震仪,采集到的信号通过数字处理可以远程实时传输。

比如我们脚底下我们可以测到负震级的地震,整个中国范围四级左右我们能够记录到,穿过地心的另一边大概地球半周长的这种震中的时候,我们可以测到五级多六级,现在我们中国这个网络来说,有感地震100%在我们监测范围。

记者:提到的中国网络就是目前已经初具规模,并且不断完善中的中国数字地震监测系统,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杨建思研究员介绍说。

在系统建立之前,我国的地震监测还是分散的小网络,国家地震台网,区域地震台网和流动地震台网三个层级各自为战,2008年汶川地震后举全国之力对震区400公里范围进行加密观测,使小网变大网,动态组网的一次成功实践。

在汶川地震现场,我们就灵活调动了全国力量,包括青海,甘肃,陕西,湖北,重庆,四川,云南和地球所通过这种虚拟动态组网的方式,所有的全部汇集到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大的包围圈,把汶川地震的震源区全部包围起来,历史上从来没有人敢想过把这么长的地震区给围起来观测,而且这些东西都是在几天之内完成的。

记者:如今中国数字地震监测系统就像一张不断延伸的巨网覆盖在中华大地,百闻不如一见,我在蹲点期间的第三个没想到就是能亲眼见识到这一套系统的强大功能。4月18号13点01分,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了6.7级地震,我第一时间赶到了中国数字地震监测系统的大脑中枢,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眼前屏幕上的中国地震图被密密麻麻的三角形小点覆盖,地震台网部主任说,每一个小三角代表着一个地震台站,现在全国有1300多个台站产生的数字可以实时传输到中心,在调出花莲海域地震相关信息后,黄主任说现在速报用时已经是一到两分钟的级别。

你看发震时刻就是13:01,我们内部02分就已经知道这个结果了,不断的信息更新往外发的时候是03分就发出去了。

记者:地震台网速报的结果只是经纬度等数据,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将详尽的信息传播给大众,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功不可没,数据服务部副主任说,这套系统从数据抓取,加工,自动写稿,编辑签发到最后播报,速度是以秒来计算的。

根据这个震中参数它可以自动扩展内容,能扩展到20多项,用我们新闻同行的话叫机器人写稿,我们现在服务能力,这种突发地震消息一分钟可以覆盖数亿网友。

记者:与其他国家将地震监测作为科学探索不同,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把地震预报作为政府职能的国家,虽然自然灾害不可避免,但减小灾害损失仍大有可为,黄志斌说,我国国家地震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已于2018年7月20号正式启用实施,计划于2023年在全国范围形成地震预警机制,不久的将来,地震自动速报将从目前的快速发展状态升级到预警状态,让公众真正能够抢在具有破坏力的地震波到达之前采取有效的避险措施。

发生地震了,你感到摇了,感到摇了你掏出手机来之后看微博就能看到这个,这就是现在速报状态,我们正在做的预警状态,想做到什么结果呢?你还没感到摇的时候手机先告诉你了,看到结果再感到摇。

记者:近两周的采访中我几乎每天都会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地震消息,之前听到地震就绷紧的神经也渐渐的有些麻木了,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给我打趣的说。

的确是随着我们对地震的认识,我们更多感觉到了小地震,你看你以前你可能看新闻你很难看到北京三级地震,很难看到这种消息的,其实你不需要知道他来个两级的,因为一点感觉都没有,我们应该告诉公众有的,现在来个二级都会告诉你来地震了,这也可能招人烦。

主持人:好了,以上就是今天国家应急广播高速加油站的全部内容了,我是修奇,咱们明天再见,节目之外也欢迎各位随时关注国家应急广播的微博,微信,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