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应急英雄榜——中国志愿医生团队

2019-09-08 11:00-12:00 责编:张泽昕

00:00 00:00

 

解说: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志愿医生在全国的贫困县建立了132个专家个人工作站。

记者:为什么会一开始选择扶贫这个方向?

本来就是义诊嘛,就是帮助别人,那当然是帮助最需要帮助的,那就是贫困是最需要帮助的,因为我1997年,国家就有一个扶贫攻坚这个计划,那个时候大概很多的中央机关都派人下去,我先生是中联部的,他是第一个被派到陕西彬县去扶贫,然后他去了以后他才知道这么穷啊,千头万绪,不知道该做什么?然后他一看老百姓看病也很困难,他跑回来跟我商量,他就说要不然你组织医疗队,我觉得这挺好,所以我就组织医疗队。

记者:那是二十年前,可二十年之后我们在医疗扶贫路上这个痛点是什么呢?

这个实际上还有一点,大概是在本世纪初的时候吧,因为我父亲他离休了以后他就要到所有的老革命地都要走一遍,然后我就陪着他去过井冈山,延安,遵义,他也去看了当地的医院,他就自己跟我说,他说这个根据地,就是老区的老百姓真的是很苦,可是在战争时候是他们支持我们,我们才能够,说到这我就有点悸动。

解说:凌锋的父亲刘轩亭今年已经是百岁老人,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等大大小小的战役,离休前担任北京301医院院长,凌锋了解父亲在革命年代的经历,也理解父亲在离休后故地重游的复杂情感。

其实我父母亲在战争年代走过的时候也都是受过,都是在山区,都是在贫困的地区,都是受过老百姓的资助和帮助的,可是革命到胜利了,他们还那么穷,所以我爸就说,他说我都觉得我对不起他们,可是我现在也没有这个能力了,我已经离休了,他说凌锋你一定要帮他们,你要替我来帮他们,所以那个时候我就一直有这么一个想法,只要我有可能我一定要去做。

解说:当时是2003年,凌锋是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她因2002年成功治愈被诊断为脑死亡的凤凰卫视主播刘海若引起轰动,但从遵义之行她开始了从医道路上的另一种尝试。

遵义地区的人民医院他们的神经外科当时也是很弱,只有20张床,而且是在大棚里头,然后我去看完了,我父亲也去看过,像当时院长特别诚恳的说,凌教授你来帮我们,我看完了我说好,一定帮你们,所以我就一直组织我们科里的人,轮批的去,我们科整整帮助了他们三年。

记者:主要帮助他们哪些方面?

主要是帮助他们技术,然后我们每三个月派去一个医生,他们的人从上面到主任,到下面的护士什么的轮批到我们这来训练,就是三年就这么轮着,慢慢把他们的人整个都带起来了,三年以后我们就开始撤了,撤了以后就不常驻那了,他们有什么问题的时候,我们再去帮助他,现在他们已经发展成贵州省第二大神经外科,已经扩展到120张床,就是这样的一种帮扶让我特别欣慰。

解说:这种因为帮扶贫困地区而获得的欣慰正符合凌锋对医术的理解和医生的理解。

记者:您曾经说医患关系的时候您一直在强调人文精神,这个人文精神在我们现在医生团队当中您觉得缺乏多少?

太多了,所以实际上就是现代医院越来越发达,技术越来越多,什么东西你看核磁,CT,超声,机器一扫,恨不得你的五脏六腑什么都看见了,你脑子里有这么大点事都能看见,你自己都没感觉都能看见,人就觉得这个机器神秘厉害了,不需要什么人了,可是他恰恰是忘了,人生了病以后,人有七情六欲,这可不是机器里能扫出来的,那好,他要得了一个病,他要有这么一个东西,突然被你扫出来了,他很恐惧,他不知道这为什么?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不知道将来对他的家庭会有什么影响?对子女会怎么样?他会想很多很多,你像这些事情机器能告诉你吗?我们要懂人,要了解人,要会跟人沟通,最起码他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吧?他有愿意帮助别人的情怀,这一点特别特别重要,所以这是医生入医门之前最重要需要的。

解说:正是因为愿意面对人,了解人,愿意和患者交流,凌锋还接手了一个孤儿学校,一下子成了三百多位孩子的妈妈。

这是挺长的一个故事,是因为我是受人之托,是他们原来那个校长是得脑瘤,怀疑得了脑瘤,完了以后来找我看病的,他又怕手术完了以后万一死在台上,万一要是醒不了了或者是怎么着的,他下不来台,他说这些孩子怎么办呢?所以他在上手术之前跟我唠叨了好长时间,就把他学校的情况都告诉我,孩子是怎么样的?当时是怎么可怜?怎么回事什么的,又是触发了你的那种母爱你知道吗?所以说当妈的都是这样,所以当时我就跟他,他就有一种托孤的感觉,我也就应允了这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