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丰富了,负担也重了,考虑的事情也多了,胆量也不像过去那么大,我们搞了三年时间,把图纸送到工厂,工厂就按照图纸开工,五边政策压在我们身上,而且严格地控制陆上设备没有完成试验,不搞系统连跳,陆上系统没有过关不上艇,陆上的系统试验,成功地完成了,潜艇才开始安装,就是这样子虽然是五边,我们用这种程序才能行,我们还有其他好多,通过各种试验,最后才敢下决心,最后我找到一条,25米长的试验艇,只能一个人坐在里面,没有任何核设备,因为艇很小,一个艇长开动走,他一上来,比常规的潜艇好得多。
解说:在当时的条件下,黄旭华和其他科研人员想了很多土办法,用来解决尖端的技术难题,没有计算机计算核心数据,他们就用算盘和计算尺,甚至用磅一点点称重的笨办法来解决核潜艇的重心问题。
我们的核潜艇牵扯到五万多个台件,几千米长度的管道电缆,一千多吨的钢材,这么多的东西组合在这个潜艇上,要保证重量重心,在最好位置上,那是非常困难的。重量一重,船就下沉了,重量一轻,下潜潜不了,重心如果在浮心之上,那就翻倒了,重心一定在浮心之下,那就像不倒翁一样倒不了,这个事情牵涉那么多,我们没有计算手段,我们用算盘打出来,每一点改变,整个情况就要重新算,日日夜夜搞,反反复复,我们的同事没有怨言,咬紧牙关把它搞出来。
记者:花了多长时间找到了这个重心?
计算上找到不敢肯定,那是一两年的时候,但是艇上,是不是计算跟想象一样?那是另外一回事,我们在船台的入口处,放了一个磅秤,凡是拿进船台的,都要过称,所有的重量,要跟我计算的要一样,拿出去也要登记,重心如果不一样,我马上就要调整,重心要调整一样,每一个调整都要重新再搞。
解说: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鱼雷攻击核潜艇401艇神秘下水,1974年八一建军节这天,401艇正式交付海军,编入人民海军的战斗训练,这是世界核潜艇史上罕见的速度,上马三年后开工,开工两年后下水,下水四年后正式入列。
我们这条艇,从里到外,完全是我们中国人自己搞的,所有的设备仪表,全部是中国生产,没有一样是国外进口的,所有的常规的一般的,都是中国生产的。
解说: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但是接下来的十年黄旭华和核潜艇工程仍是深海前行,无声却又紧张,1988年年初,我国核潜艇研制工作迎来了一个关键日子,按设计极限在南海进行深潜实验。
世界上的水平一样。
记者:如果不追求这个一样,我们比它低一点,不可以吧?
为什么要比它低?美国一考验,艇没有了,而我们一考验,行就行,不行也可能像美国一样。
解说:极限下潜深度是核潜艇的重要指标,需要通过惊险的极限深潜来检验,1963年,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在进行极限深潜实验时沉没,艇上129人无一生还。
主持人:11:33,来关注一下这一时间段的路面上的通行情况,目前在建外大街东向西的方向是车行缓慢,同时在京藏高速的出京方向健翔桥的北侧最外侧车道目前是发生了一起刮蹭事故,再来关注其他路段,在北边北五环广泽桥到顾家庄桥东向西的方向车多,京开高速新发地北桥出京方向有事故,现在后车是有短暂排队情况,再来关注一下长安街,在东长安街一线的东向西方向以及西长安街一线的西向东方向也都是车多行驶缓慢的,稍候的时间继续回到今天的高速加油站。
感性观察,理性分析,大家好,我是修奇,欢迎回到国家应急广播高速加油站,又到了一周应急英雄榜的时间,接下来我们继续来听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的故事。
一块扑克牌的钢板,在深潜情况之下,要承受1.5吨的海水压力,体量那么大的艇,你看要承受多大的压力?任何一点结构材料设备达不到极限深度,海水压力的要求,都有可能艇毁人亡了。
记者:那有可能不让人去,就让艇自己去可以吗?
那不行,艇那么大,不像飞机一样,这艇一百多人下去,而且要把试验的数据拿回来,我们到处贴了一些试验的材料,这种情况之下。
记者:您有没有底?
我告诉你,因为我做我的工作,我是有信心的,这是第一,为什么有信心?我这设计留有相当的叫做安全余量,建造过程当中我是严密地有一个检查验收的手段。
记者:每一个环节都能做到严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