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应急英雄榜——《中国机长》原型刘传健

2019-11-10 11:00-12:00 责编:郭彦伟

00:00 00:00

对,红色是报警,这些都没有显示了,这些都黑屏了,整个飞机基本上属于一个,即使有显示你也不敢去确认。

解说:当时第二机长梁鹏正在客舱休息,意外发生后梁鹏的第一反应就是迅速回到驾驶舱。近万米高空,每小时八百公里的速度,失去了驾驶舱右前座风挡玻璃的飞机像破了一个大洞,剧烈的强风想要把人吹扁,飞行控制组件面板被吹翻,许多飞行仪表无法正常使用,整架飞机都在剧烈抖动,就像电影《中国机长》展示的那样,强风和压差迅速把驾驶舱的门撞开,强风吹进了整个机舱,当时机舱内的刘传健面临着更为艰难的处境,首先飞机要下降高度,否则全飞机的人会因缺氧低温而无法生还,其次飞机还不能下降太低,不然会撞上山峰,另外副驾驶生死未卜,而这一切留给刘传健处置的时间不过几十秒钟。

记者:这里面要做多少个动作?

这里面要做很多动作。

记者:在几十秒的时间内?

对,你要看所有的东西,而不是盲目的去做什么。

记者:也就是这一系列的动作必须要保证精准到位?没有一个出现瑕疵?

对,就是比如你要向左必须向左,向左多少那是另外一个概念,就是这些必须要准确的,如果一旦失误,就比如我们侧杆不能有拉杆的动作,如果一旦有了拉杆的动作马上飞机就会掉下去,这一拉杆动作飞机的升力就会减小,飞机就会加速往下冲,飞机就会失控,因为我们飞机它有一个性能极限,就是你的坡度最大达到多少?超过这个就会失控,因为设计就是这样,它是运输机,它不需要一些更高的一些要求,需要舒适平稳。

解说:巨大的噪声,失控的飞机,压力变化后动一动手指就像举起几十斤的哑铃,这是任何操作手册上都没有的紧急状况,作为机长,刘传健比后舱的乘客更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当时飞行组件控制面板因为驾驶舱失压已被破坏,自动驾驶已经没有可能,必须依靠手动来完成,在困境之中,刘传健对每个动作都必须小心翼翼,而就在这个过程中机舱的温度已经骤降到零下40多度,身着单衣的刘传健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低温继续坚持着飞行。刘传健曾是一位空军战斗机飞行员,有着二十多年的飞行经验。

记者:这个和你飞战斗机的这个经历也有很切实的关联。

对,我们飞战斗机其实对意志品质,对知识的积累看似不怎么的,但是实际上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比如我们在部队的时候曾经在训练的时候早上在河北,冬天,1月份大概零下20多度,穿一个短裤背心,跑一个一万米,凌晨5点钟起来,那种寒冷刚开始是非常不适的。

记者:就是身体极限挑战。

我怎么去适应?我一定要坚持,从刚开始很寒冷到出汗到后来跑完了一万米以后,40多分钟跑完以后你整个头发里面的汗水都变成冰块了。

记者:就是飞战斗机的飞行员都要经过这种极端的挑战吗?

对,战斗机的飞行员我们在部队的时候训练是非常严格的,整个学习过程也是非常苛刻的。

记者:可能大家现在才能够理解在零下四十多度的时候你还能够一直坚持的一个可能性是因为什么?

我就觉得良好的意志品质是通过在部队长时间培训,然后坚持,说实在的长时间形成以后,面对困难的时候,可能你和别人的想法就有一些不太一样。

记者:对,你像零下40多度的话,基本上身体可能很快会僵硬的。

对,去年那个状态还算不错,因为当天没有云,天气比较好,然后水汽并不重,如果那天水汽太重,可能我们对后来的处置也会造成很大的困难。

解说:在刘传健的手动操纵下,3U8633航班速度降低,高度下降,风挡玻璃爆裂一分钟后压差趋于碰横,外部没有吸力,风从外面往里吹,上半身悬挂在机舱外的副驾驶顺着风回到了驾驶舱。

记者:那你注意到他的状态了吗?

我的余光看到他,衣服已经吹坏了,蒙着头的一个状态,然后整个脸都在流血,那时候我真的一点顾不上他了。

记者:就是风割的这种伤吗?

划伤的,整个脸具体什么情况其实我们不清楚。

记者:那时候我记得看电影上也是穿了一件单衬衣。

对,我们5月份大概天气10多度,外面大概二十来度,十几度二十度这样子。

记者:那风灌进来之后,对您整个的这种外面有损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