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09 18:25 来源:财新网
【财新网】(记者 盛梦露 实习记者 罗瑞垚)年关将近,孩童被抢、被拐的消息频频在网络社交圈出现。公安部一位知情官员向财新记者表示,这些信息“大多是谣言”,但家长仍需加强防范;公安部门打拐的应急机制、责任机制则不分平时和年关,照常运行。
北京某小区的业主妈妈们有一个微信群,崔女士身在其中。她表示,近期常常有拐卖孩子的消息在群里传播,“但辟谣的消息也往往最早发在这个群里”。例如,网友传出的山西晋中市榆次区的田森超市里抢孩子事件,几天后就被辟谣为假消息。
还有一则网上流传消息则称,有孩子被拐走后遭到释放或解救,但肾却被割掉了一个。对此,一位被拐儿童家长、家在江西上饶的杜先生告诉财新记者,他和其他家长在几年来的寻儿经历中接触了无数案例,“从没碰到过”这种情况。
但谣言密度的上扬,也和真实案件的确在年关前发生有关。
2016年1月3日下午,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5岁女孩吴怡然在村头玩耍时,被两名骑摩托车的男子抢走。1月4日晚,安徽太和警方悬赏10万元追凶,消息在网上被广泛转发。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暨“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办公室官方微博消息,该案于1月5日晚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安全解救出被抢女童。
“随手公益”发起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嵘表示,每年这个时候拐人案件都增加了,“人口流动比较多,孩子放假回家了,丢失的可能性变大”。杜先生则表示,过年前,好多犯罪分子手头紧、没钱过年,就会铤而走险。“大多都是初犯,不是惯犯”,“小年轻、临时起意的多”。
拐孩事件究竟有多少?
目前,被拐卖和失踪儿童的确切数量,官方尚无公开数据。网上流传最广的数据,则来自中国广播网在2013年6月2日发出的一则消息: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按照不同的统计数字,中国每年的失踪儿童不完全统计有20万人左右,能找回的只占约0.1%。
对此,杜先生表示,这20万失踪孩子中,有一部分是自己走失,约一半以上是被拐被抢。
但这一数据,又被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在微博上辟谣:“这些数字纯属谣传。目前儿童失踪被拐基本都发微博,会有网友立刻转发给我,看看我的微博,发案很少。”但权威的统计数据,公安部门仍未披露。
于建嵘则表示,在“寻子之家”的微博上,平均一年有两三千人发布消息,被拐或丢失的孩子主要在5至8岁。但在家长中“也有不会发微博的”。
被拐孩子为何难“回家”
拐孩抢孩消息的泛滥,也体现了中国家长们强烈的不安全感。毕竟察诸往例,孩子一旦被拐,极少有孩子能回到父母身边。
中国最大的民间寻子网站“宝贝回家”成立于2007年,截至发稿,网站上还有父母寻子信息约2.4万条、孩子寻找父母信息约1.8万条。但在9年时间里,通过该网找到亲人的案例只有1350件。
于建嵘同样表示,“寻子之家”的微博开通4年来,“成功找回的才六七个”。
“2011年3月6日,农历二月二龙抬头。”事发5年后,杜先生仍能清晰地记得7岁儿子被拐的那天。而他最后见到儿子,是“晚上7点20分”。那一天特别冷,在内蒙古包头市的郊区,“三四十号人找了一个通宵,也没找到孩子”。
杜先生告诉财新记者,拐卖儿童的案件“侦破率非常低”,因为不像其他刑事案总会留下些蛛丝马迹。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学院副教授李春雷等人曾撰文表示,国内外的打拐实践经验证明,拐卖儿童案发后的几个小时,是救寻儿童的黄金时间;一旦错过,案件侦破难度极大,儿童被拐率将激增。
近日被顺利解救的“安徽吴怡然案”即为例证,案发两天便成功告破。“这是几年里最成功的一次解救行为。”杜先生告诉财新记者,“但是动用了多少资源!耗费的警力、国家资源很庞大”。
陈士渠的微博中显示,面对该案,“公安部李伟副部长批示要求尽快破案,抓紧解救被拐儿童”,他自己则以公安部打拐办主任的身分“赴一线指挥案件侦办工作“。
在他的微博中,如此叙述该案的破获过程:“安徽省副省长兼公安厅厅长李建中亲自率员赶赴太和县指挥案件侦办工作。安徽、河北、河南公安厅各派出一名刑侦总队领导随我转战千里,开展追捕、解救行动。邯郸市副市长兼公安局长艾文庆指挥相关警种配合行动。”“经安徽、河北、河南警方昼夜奋战,密切协作,千里奔袭,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
但更多的案件,却没有那么幸运。根据李春雷等人在《我国被拐卖儿童救助保护现状及完善对策研究》一文中,对133个案例作出的分析研判显示,儿童失踪案件短则需要等待6小时、长则需要等待24小时才能立案。对此,李春雷建议,公安机关必须继续加强立案,真正落实公安部提出的“公安机关接到儿童失踪报警必须第一时间立为刑事案件”的要求。
李春雷认为,要这么做,就需要进一步加强不同警种间的配合以发挥警种合力。同时,还可考虑在全国公安系统内,普遍建立专门的打拐机构。除此之外,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建立专门的打拐系统并做好与公安打拐机构的衔接,大力吸引民间力量介入,充分发挥打拐的综治合力,提高被拐儿童第一时间的解救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