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唐山大地震后的空中生命线4

2017-04-30 23:30-23:59 责编:曹梦雨

00:00 00:00

指挥调度人员,有的震亡,有的受伤,幸存的有于振兴、苏悦林、刘体友、赵彦彬和我,还有几名战士,幸亏几个人还在。

此刻他们已经脱离了危险的房屋,站在楼后面的小树林旁边。因为天下着雨,不知是地震的惊吓,还是天凉,一些人披着雨衣,哆哆嗦嗦,一个个神情不安地议论刚才发生的事情。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有的人问李升堂,其实李升堂也不知道咋办,但李升堂毕竟比大家经验多些。见大家没有主意,就说:“大家不要乱动,我去向上级请示领导,看看上级有什么指示再说。”

把大家安顿之后,李升堂转身向机场的内场跑去,因为部队营区、家属区、领导机关都设在内场。到内场去还要经过一段路程。

抄近走小路,李升堂扒开茂密的杂草、小树枝,穿过一片小树林子,就来到了师部所在地。慌乱中,只见副师长张友录头部受伤,用药布裹着头,正在组织部队自救。其余的人有的在找工具,有的在找车,有的在集合队伍,清点人数,准备支援地方去救灾,总之气氛十分紧张。

这时有一位中年妇女,蓬头垢面、浑身沾满了泥土,就好像从泥土里钻出来一样,腿上挽着裤脚,看起来腿上好像有轻伤。她急忙跑来,气喘吁吁地说:“快!快!快去救人!我们师范学院里有200多名学生,全部被压在楼板底下了,请解放军赶快去救人!”并说,她所经过的马路两旁所有的房屋全部倒了,市里的情况十分严重。

与此同时,机场周围受伤的群众开始往机场里涌入了,最初是附近村里受伤的人,因为他们平常就有到部队看病的习惯。不久越来越多,有的套车拉着,有的抬着,有的背着,一股脑儿往营区里来。后来市里的伤员也往机场里运。机场上很快聚集几千人,营区、路旁、操场上到处都躺满了伤员,些人到处奔走寻找医生。

机场上只有一个团级下属的人数不多的卫生所,平时也就是为部队官兵保健。如果看病,也就是头痛、脑热的小病可以看。不管是医疗设备、药品储备、人员,都无法应付这种局面。小小的卫生所不堪重负,很快连红药水儿都用光了,医护人员束手无策。一些重伤员特别是外伤、骨折根本就不能治,所以有的伤员在呻吟,有的在呼唤路人,有的只是在等待,静静地等待命运的安排:一个是有人来救,另一个就是死去。死亡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他们……

面对严峻的形势,师范学院那位妇女求救的一席话,使李升堂心情沉重,看到灾情比原来想象的要严重。但李升堂并没有产生去市里扒人的念头,因为一个人的双手,在大块的水泥板面前,力量是极其有限的。李升堂在琢磨如何救人,根据以往的经验,李升堂萌生了发挥空军的优势、派飞机到外面去求援的想法。但这念头很冒昧,因为他们没有权利使用飞机,动用飞机是有严格规定的。

不久,唐山地、市的领导也赶到了机场上。军队和地方领导成立了抗震救灾临时指挥部,开始研究救灾大计,但都苦无良策,因为所有的通讯都中断了,无法与外界联系。

此刻大家共同关注的,当务之急,就是如何把实情报告出去,报告给党中央、国务院,求得全国人民的支援。

有的领导在师部门前转来转去,急得直跺脚,口中不停地怨恨着:这怎么办,哪里的电话都不通,这可怎么办?

军、政领导焦急的面孔,受伤的群众在机场上的煎熬等待,那位中年妇女的求助,牵动着每个人的心,李升堂感到好像被压在楼板底下,透不过气来样的心情沉重。能否把唐山大地震的灾情报告出去,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援,是关系到千百万人生命和能否改变唐山人的命运的大事。

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今天,为您继续讲述纪念唐山大地震出版的系列图书,李升堂编著的空中生命线——唐山大地震空中救援亲历,第4集,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