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唐山大地震后的空中生命线33

2017-05-29 23:30-23:59 责编:张泽昕

00:00 00:00

 

面对这种情况,机组的同志心不慌,手不乱,镇定自若:飞行员目视前方,保持飞机状态,领航员和通讯员关照飞机左右两侧,飞机在空中兜圈子盘旋,等待机会降落。

一架三叉戟飞机刚刚落地,机组得到地面指挥员的回答,某某号场面气压751,风向90度,要注意观察临近飞机,可以落地。

“明白!”某某号回答。

空中航线上,准备降落的飞机一架接着一架,依然接连不断,始终抓不住机会。机长周世江心想,这样不行,必须插进去,不然就无法降落了,他紧紧跟在一架大型飞机后面,找准了降落时机,来个见缝插针。他一推驾驶杆,猛推机头,一压驾驶杆猛蹬左满舵,向左来一个急转弯,切大飞机的航线的半径,直扑跑道。

从塔台上看去就好像是双机下滑落地,但比特技表演还要精彩,因为这是从来没有人见过的不同机型的双机落地。就在大飞机刚刚落地不到一分钟,小分队机平稳地落地了,真是一个惊心动魄、争分夺秒,十分惊险的一次落地。

该机装满伤员再次起飞返回时,已是彤云西映、暮色苍茫。待到沈阳机场时,早已经是万家灯火的夜间航行了。

这架飞机在7月28日地震当天降落在唐山机场上,运来了很多药布、药棉花等。押运员找不到接货的人,是李升堂签的字。返回沈阳时,他们还带走了几个从市里来的伤员。

个人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廉洁的思想和作风。廉洁奉公、不损害群众的利益也是解放军的传统。

震后机场上,救灾物资堆积如山,饮食品、用品、药品、用具、衣被、棉毯、油毡、雨衣、帐篷,应有尽有,在大灾难而前,物资对人的生存何等重要,是多么渴求。在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里,在烫脚的水泥板上,喝不上水、来不及吃饭,但没有人动用过一瓶罐头,在大雨中没有动用一件雨衣。深夜,李升堂坐在地上倚靠在通讯车轮胎上休息时,因为地面太潮湿,李升堂就脱下一只鞋子,垫在屁股底下坐着用来防潮。其实遍地都有防潮的物资。用来装遇难者的塑料口袋,第一批就运来10万条,堆的满地里都是,夜间完全可以用来铺在地上休息,而不影响装死尸使用。但谁也没有动用过,因为那也是救灾物资,虽然灾民不用,也要严格遵守不动用的规定。其实,李升堂他们也是灾民,航站的楼倒了,人员有死、有伤,他们的家属小孩子都住在露天地里,也和其他灾民一样需要防雨的东西和食品。但没有近水楼台,而相信家属应由部队领导统筹救济。

当时他们的工作条件十分简陋:用几根木棍支撑起一个小棚子,上面是一块旧飞机蒙布,用来挡雨,作为临时指挥调度的场所。电台放在棚子里面,但电话向外面是打不通的,都是临时拉的场内联系的电话专线,多用来怎样联系加快空运速度,提高场面飞机起降的效率。天线则是用一根绑在木柱子上的竹竿,挑着一根弯曲的铜线竖起来指向天空,摇摇晃晃的,很多人担心,靠这样如此简陋的工具设备,能承受如此繁中的机场指挥、飞行任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