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李升堂认为,有这样一个小棚子遮阳、防雨,已经是不错了。抗震救灾刚开始时,他们是站在雨地里指挥飞机起降的,大雨淋透了全身的衣服,尽管如此,工作主要还是在露天里,小棚子主要是军区空军工作人使用,指挥人员没有动用一顶救灾帐篷。
人生常被一种无形的线牵住,那就是名利、物欲、权力、享受。在非常时期,更有机会获得,易被这些所诱感。因此有人乘机挪用,甚至贪得救灾款物以满足个人或小团体之需要,这些人除了法制观念淡薄以外,就是被这无形的线牵住而产生私心杂念。制约这些的除了严格的纪律外,就是要摆脱这些杂念,才可以廉洁奉公。
地震当天中午,李升堂指挥一架“依尔-14”飞机落地,因为没有预报,所以不知道飞机执行什么任务。李升堂到停机坪飞机旁,见地勤人员正在搬运机上的大饼,机上全是烙饼,因为当时没有人卸货,只好由机组人员往下搬。
李升堂问飞行员:“你们是从哪里来的,执行什么任务?”
飞行员说:“我们是从沧州机场起飞,为灾区人民送食品的,上级要求一定要把食品送到灾民手中。”
这些食品是沧州人民一上午一家一户赶制的,运到机场上时,松软的饼有的还带着热气,散发着扑鼻的香气。这是沧州人民对唐山人民的关爱啊。当时,食品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想得到的,李升堂从早上3点多钟爬起来,忙了大半天跑了很多路,已经是近20个小时了,要说不饿也是假话,但这不能动用。
飞行员指着堆放在停机坪上的大饼问怎么办,李升堂说,“我去找个车来,把这些大饼全部拉到唐山市里面去。”
他们没有留下一块饼,因为这是救灾物资。抗震救灾工作到了后期,也就是快要结束的时候,上级布置了一个检查纪律的任务,就是查一查救灾部队有没有动用救灾物资,是否有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检查的结果是,机场指挥团队只用了五只手电筒,是用来夜间照明,指挥飞机用的。
其实这些电筒不是给灾民用的,当时的物资分为两种,一种是给灾民的,如食品、药品、衣物、帐篷等,另一种是给解放军用的,如口罩、手套、电简、工具等。这些电筒是给解放军扒人时照明或医疗队抢救伤员照明用的。抢运伤员所用也是理所当然的。但为了慎重,严格军纪,李升堂还是给有关部门留下了一张由李升堂签字的领取手续,以便日后说得清楚。
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今天为您继续讲述纪念唐山大地震出版的系列图书,李升堂编著的空中生命线——唐山大地震空中救援亲历,第33集,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