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南极考察队生命大救援(上)

2017-08-05 23:30-23:59 责编:曹梦雨

00:00 00:00

这个时候恐怕除了盛队长自己,谁也不敢说没什么大不了的。第16次队临时党委副书记、“雪龙”船副政委裴福余、临时党办主任李红锋、临时党委委员、“雪龙”船船长袁绍宏、第15次越冬队中山站站长李果紧急商讨了对策。临时党委认为当务之急是加强“雪龙”船上的医务力量,确保盛队长万无一失。当时船上的医务力量实在太弱了。

此时,在中山站就有两名医生,他们是中国第16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越冬队队医、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鲁瑶和已在中山站工作了一年的15次队中山站越冬队队医、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副教授徐俊华。此外与中山站邻近的俄罗斯进步站也有一名医生和一名麻醉师。李果马上用船上的高频电话叫通了中山站,通知他们速调两名中国医生上船,并寻求友邻的进步站的帮助,如有可能也请两名俄罗斯医生一起前来。袁绍宏船长也与医疗条件相对较好的澳大利亚戴维斯站取得联系,以备万一。

南极的风雪说来就来,贴着地面飞行的暴雪天里,一支国际救援车队在缓缓前进,走的路看不清,摔的跟头也数不清。

病情就是命令!16次队副队长、来自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刘小汉博士马上通知有关人员做好准备。已经连续工作了4天,只在装货的空隙打个盹的两位雪地车驾驶员,来自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李金雁和国家海洋局极地办的王新民,一听情况马上卸下雪地车后的雪橇。

中山站时间21时30分,北京时间9日零时30分,两辆雪地车和两辆雪地摩托开足马力,驶出了“中山”站。这是一支高素质的救援队伍,用车队中来自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博士生琚宜太的话说,这是专家级的救援队伍——冰上探险专家刘小汉,机械师出身的中国雪地车驾驶专家李金雁、王新民,武汉测绘科技大学GPS专家彭文均,雪地跟踪专家张海鹏和两位中国医生鲁瑶、徐俊华;还包括两位俄罗斯的医务专家。

南极的天气和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完全不同,刚刚还是晴天,一转身就可能风雪交加,说变就变。12月4日当“雪龙”船破冰到达卸货点时,南极冰原阳光万道,气温为1℃。可夜里就露出变天的迹象,午夜时分气温急降至-8℃,大风伴着飘雪将“雪龙”船紧紧地包裹起来。5日出现了白化天气,让人寸步难行。所谓白化天气是由于太阳的光线从雪的表面和浓云的底部反射和折射出来,所有的阴影全部消失,白色的雪面和天空完全混成一体,雪地上的高低起伏、沟坎纵横和车辙等痕迹让人难以分辨,严重的可以让人失去对高低远近的任何判断。

就在两辆雪地车和两辆雪地摩托急火火地开出“中山”站之际,一个气旋又降临在东南极的上空。大风狂卷而至,雪花被风吹得与地面平行地横飞。能见度不超过10米。中山站和“雪龙”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21公里,但中间的冰原却因为当年夏季的姗姗来迟而开了又结,化了又冻,弄得原本平整的冰海雪原犹如一片望不到边际的乱石岗。这个时候出车,无异于拿生命与大自然赌博。救援车队沿着冰上卸货的路线向“雪龙”船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