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第二天,四川省路桥集团就接到一项艰巨的任务:与川高公司、武警某部、解放军某部配合,打通阿坝铝场到映秀镇的通道。这是都江堰至映秀道路最后一段,里程虽只有3公里,却是打通这条生命线的最后瓶颈。
记者在现场看到,原有的213国道在此处被完全损毁,短期内没有修复的可能。专家们经过调研建议:利用水库和岷江,开辟水上通道,恢复老213国道,避开部分受阻路段。
2008年5月16日一早,四川省路桥集团100多名公司骨干,开着公司最先进的10多台大型设备,分成两个工作面,全力推进,铲除路面沉积的淤泥。成都军区某工兵团紧随其后,进行路面平整,在所有人的努力下,老213国道终于逐渐地显露了出来。
但由于地震之后连日来,该区域地壳活动频繁,大小余震不断,山石极易松动。推土机边往前推,山体边塌方,一动就是几百几千方的土石滚落下来,道路的另一边就是悬崖。石头砸下来,操作手赶紧开着机器往后退,推了又塌,塌了再推!
16日晚间,在2号塌方处,一辆大型推土机差点被滚落的山石推到下面的河里去。1/3的车体都悬在外面,车身倾斜角度达到45度,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在奋勇作战15个小时后,17日中午,该处的5000方土石才被完全清理。
当路两端的人终于可以看见对方时,现场所有的人都欢呼起来。而疲倦的施工人员并没有离开,他们留下来继续执行保通任务。因为余震不断,可能还会有滑坡和塌陷造成这条道路的堵塞;而保证这条生命线的畅通,将意味着大批人力、物资和大型搜救设备能够进入汶川震中区域,意味着更多的人能够劫后余生。
2008年5月17日晚上9点,设在213国道旁边的抗震救灾交通保障指挥部仍亮着灯,四川省交通部门的30多名负责人在商讨:打通的道路很脆弱,下一步重点要保通。省交通厅同时要求,所有已经清通的路段,必须保留一定数量的机具和工程技术人员,现场24小时监控,确保救灾物资的运送不中断。
一场特大地震,缩短了生与死的距离。流逝的分分秒秒,都是对生命最严酷的考验。
救人要紧!行动起来,奔赴一线!从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我国医疗卫生战线,也打响了与死神抗争的这场战斗。
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内的医疗队伍首先行动起来。5月12日下午,四川卫生厅火速派出首批28支、90余人的医疗、疾控队伍和28台救护车,紧急奔赴汶川、都江堰、什邡、绵竹、北川、青川等重灾区。同时,成都、德阳、绵阳等市州迅速作好后续增援准备。四川省内所有医疗机构全部开放、建立绿色通道,尽最大努力挽救每一个生命。从省内外抽调的521名医疗骨干组建了3个急救站,在安县、绵竹市和都江堰市就近就地及时救治伤员。
灾难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各地的医疗救援队伍,从12日地震当天,从四面八方向四川驰来。
2008年5月12日晚,由武警总医院22名全科医护专家组成的救援医疗队,乘专机由北京启程赶往灾区。这些专家都通过了国际SOS机构严格的统一培训,曾多次参加过国内、国际重大自然灾害救援。2008年5月13日上午,海军总医院47名专业医疗救护人员,也从北京飞赴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