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我是百宁。在2014年的埃博拉疫情中,我国军地医务人员组成的援非医疗队,奔赴抗疫前线,不畏艰险,救死扶伤,用实际行动体现了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中非友好情谊,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好评。今天,我们继续回顾那场救援中的点点滴滴,回顾那些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医疗队中和埃博拉病毒抗争的勇士们,今天播出第29集——办法总比困难多!
第二批援塞医疗队后勤保障组组长罗新疆,在事后回顾讲述了那段特殊岁月。
在第二批援塞医疗队抽组后勤保障组人员时,我们可选的人并不多,又不可能让非军人去执行这么危险的任务,当时就选调了5名汽车队的战士。
我们当时有一个轮训的制度,每个人都在医院的食堂专门学做菜。那几个战士就掂了半个多月大勺,跟着厨师学做面点、配菜、炒菜,基本上一天三顿饭,连轴转。因为他们本身就是驾驶员,经过培训后,做饭、开车都没有问题,而且都是5年以上的老兵,去了之后还要充当警卫。他们的治安有些乱,他们打了11年的内战结束的时间不长,在当地没有维和部队,要依靠当地的警察保护。
我们5个战士到了塞拉利昂后,一日要做三餐饭,平时当司机, 要把医护人员送到中塞友好医院,再从中塞友好医院接回驻地宾馆,晚上还要轮流执勤。当地的生活水平比较低,吃饭的时候,塞方的医护人员总是对我们中国菜赞不绝口。其实那些菜都是用罐头做的,跟国内肯定不能比,食材、调料什么都不全,而且都是我们自己战士做的。
刚开始给几十口人做吃的,确实心里没有底,怕耽误大家的事儿,但是一个礼拜后,慢慢我们把流程建立起来了,就好多了。有时候,我们的战士感慨,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虽然大家生活上不便,但没有耽误执行任务。塞拉利昂自来水供水非常困难,有一次洗澡,出来的全是泥汤,最后没有办法,用了点儿矿泉水浇着洗了个头。在当地,每家基本都有个大水箱,否则水一断,你一点儿存水都没有是不行的。只要把水蓄上,水还是能保证的。在医院里断电的现象很常见,最恐怖的是,医生晚上进去查房,突然没有电了,此时值班的人也下班了,你得把他叫回来重新启动,这要等半个小时到40分钟,好在他们住得不算太远。
和第一批援塞医疗队队员交接的当夜,物资就到了,这时第一批队员已经集合,马上就要登船走了。这3.7吨的物资怎么办?我们先遣组只有8个人,还得为即将到来的33位队员更换被服,清理消毒房间,还要做饭。
负责卸车的是塞方运输公司的人,他们晚上11点到的。别以为卸车是一件简单的事,工人顺手牵羊的事挺多,第一批援塞医疗队经历过好多这样的事,搬运物资,搬着搬着就少点儿东西,你还不知道去哪里了,从大门口穿过院子搬到库房,就这么短的路,怎么就少了呢?在犄角旮旯处能找回来一些,其他的就不知下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