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悲情舟曲18

2018-12-06 23:30-23:59 责编:张泽昕

00:00 00:00

 

5分钟过去了,一块块沾满污泥的砖头不时从洞口递出,救援队员说,里面的生命真的活着,是个男的。

10分钟过去了,绳索、铁锨等工具不时按里面的要求及时地传递着。

40分钟过去了。黑色的衣服递向了洞口,人却出不来,围观的人群开始躁动不安。有人建议是否让专业的救援队过来,洞口的民兵大声回答:“我们是青川的,经历过“5·12”大地震,我们是死里逃生过来的,我们就是专业的!”

50分钟。有群众说里面的人是他亲戚,是个残疾人。11点38分,随着青川救援民兵把黑色衣服再次递向洞里的救援队员,一个身材瘦弱的人被抬了出来。人群沸腾了,跟着担架一路欢呼而去!救援的青川民兵爬出洞口,一口气一松,顿时浑身发软,一下子瘫坐在了地上。

在临时医疗点,自称是幸存者亲戚的姚明泰声音颤抖,“他是个残疾人,多亏你们救出来,谢谢大家的帮忙!”他说,被救者叫刘马姓代,52岁,是个聋哑人。

刘马姓代在临时医疗救助点,接受简单的会诊,然后被送上了救护车。广元军分区司令王太平告诉大家,刘马姓代是在信用社底楼发现的,当时被困在楼梯组成的空隙中。信用社整个二楼被淹,幸存者所在的地方,至少被泥石流淹没了4米深。

回顾这次救援,舟曲蒙难,四川青川 人武部部长董汉培带着125名民兵,昼夜兼程奔赴舟曲。这是一支“杂牌军”,年龄最大的48岁,最小的18岁,其中有父子兵、小老板、建筑工人、司机,更多的是乡下种田的纯庄稼汉。他们来自青川多个乡,彼此不相识,但目标一致:救人!

8月10日6点30分,有老乡跑来向青川民兵急切求救,他说,信用社底楼埋着他们的亲戚,请求把他家亲戚的尸体挖出来。

22个人跟着来人赶到现场,望着信用社底楼,队员们个个目瞪口呆:泥石流已经把信用社底楼从底层到第二层严严实实封死!也就是说,他们必须掘进至少4米深才有可能到达底楼。而且,厚厚的淤泥下方情况不明,他们除了铁锹、铁锨,再没有其他任何工具。

面对这一超级难题,青川民兵们虽然发怵,但没有犹豫。经历过那场惨烈地震,他们深知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那种万蚁钻心滋味。

开始战斗,挥汗如雨。两个多小时后,铲出去的泥沙已经堆积成小山,可下面除了泥沙还是泥沙,泥沙石头仿佛无穷无尽。最让大家泄气的是,挖了那么深,居然连一点尸臭味都没闻到。

下面究竟有没有人?大家一脸疑惑时,叫他们过来的老乡说,下面绝对有人,而且肯定就在底楼,并用木棍给大家画了一下人所在的位置。

董部长当即作出两个判断:要么底楼温度很低,尸体没有腐烂;另外就是人可能还活着!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同志们坚持到底!”董部长坚定下达命令。

挖,挖,挖。挖了约3米深的时候,下面忽然露出一个很小的洞口,克容个子较小瘦些的人钻进去。

柳丕才、李坤先、董国平、李占强,参加过“5·12”地震救援的这4个人,齐刷刷站出来,都说自己适合,都要求第一个钻进去。

一番相争后,柳丕才最先钻了进去,摸索着又下到了约2.5米深的地方他借助手机微弱的光亮,一步步小心试探,一只手在四周摸索。不久,他摸到几块楼梯板子,微弱的光亮中,看见四周都是砖头、预制板、木板等等。

“洞子里只有很大霉臭,没有人。”柳丕才出来报告。

钻出洞的老柳一口气喝掉半瓶水,体息了10分钟,董部长说:“继续!接着下去找!”

这次柳丕才带着铲子又钻进洞里。匍匐爬到不能前进的地方,就用铁锹刨,刨啊刨,刨至3.5米左右时,他不顾废墟可能垮塌的危险,把头理在地上仔细倾听。没有生命迹象,再挖再听,还是没有。蹲着不好刨,他就平躺着向前刨,刨到接近4米的时候,前方突然空了一通道终于打通了!

探头望那洞里,漆黑一片,他双手摸索着往进去爬,一边慢慢摸,一边俯身把耳朵贴在地上听,就在他压上一块预制板的那一刻,突然听到有人哼了一声!

柳丕才被吓得差点跳起来!不过,瞬间他就反应过来:“真的有活人!有人,有活人!有个活的。”

洞外,大家都听见他又惊又喜的语无伦次。

此时的董部长,感觉责任格外重大。他根据“5·12”地震青川抗震救灾经验,首先召集参加了木鱼中学搜救的民兵柳丕才、张正奎等4名民兵进行现场分析,确定挖掘地点,采取垂直打洞、支撑加固、轮番作业等挖掘方法,将所属民兵分成10个小组,分别布置在四周,修建作业棚,严防作业洞坍塌。为防止因外面救援嘈杂导致被埋人员浮躁,给救援带来难度,组织民兵设置避让区······布置妥当后,他口罩一戴,半瓶白酒往口罩上一淋,大喝一声:“跟我来!”带头深入洞中。

约1小时后,被掩埋61小时的刘马姓代脱离死神!

8月15日,刘马姓代的弟弟刘继洪带着两个儿子,把鲜红的锦旗送到青川救援指挥部。

“一切都是应该的,我们地震时全国人民也是这样救我们的。”

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今天,为您讲述: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第18集,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宁,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