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悲情舟曲63

2019-01-20 23:30-23:59 责编:郭彦伟

00:00 00:00

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我是百宁。在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之后,舟曲县气象局工程师包红霞写出了一本记录当时情况的书籍《悲情舟曲》,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发行,虽然灾难已经过去了8年之久,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却是一生的伤痛。今天,我们就和您回顾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第63集。

国土资源部一位官员分析了此次特大山洪泥石流发生的五大成因,其中两条如下:

其一,“5·12”汶川特大地震波及舟曲,汶川距离舟曲直线约200公里,强烈地震导致该地区山体松动、岩石破碎,专家称岩体稳定至少需要3-5年时间,而泥石流与强地震仅仅相隔两年,受震后异常松动的三眼峪、罗家峪山体岩石根本谈不到稳定。

其二,气象原因。2010年上半年,舟曲大旱,干旱令这个地区的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山体的缝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更加松散,互相之间没有黏性,其脆弱程度就像人得癌晩期苟延残喘不堪一击!

擂鼓山属岷山一迭山山系,北与宕昌县接壤,山脊以南的舟曲境内为地质断层带,大面积覆盖着深层黄土和岩峰风化剥蚀的沙石。

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教授马东涛,14年前曾作为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的一名研究人员,专门带队到三眼峪沟进行全面勘察。

马东涛在他之前公开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指出,舟曲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造成三眼峪沟内的堆积物很多,尤其罕见的是,崩塌的山体在沟内形成4座高80米至283米的巨大石坝,拦蓄了沟内大部分泥沙。三眼峪沟内和沟道堆积物超过5000万立方米,其中2000万立方米堆积物是不稳定的,可直接成为泥石流的补给物。

此次“8·8”舟曲泥石流暴发后,山地所下派“山洪”和“泥石流”专家奔赴灾区开展灾情调査,初步认定超强降雨与脆弱的地质环境是“8·8”舟曲泥石流暴发的主要因素。首先,三眼峪内的滑坡、崩塌等大量松散固体物质的存在,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其中多数为1879年7月1日甘肃文县里氏8级地震所诱发。同时舟曲位于龙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此前也曾受汶川地震波及,土质相对疏松,一遇强降雨容易形成泥石流。

其次,三眼峪流域上游植被仅有少量幼林灌草,局部裸露多,储水能力差,在经历入夏以来长时间严重干早后,表层士变得更加干裂松动。附近的村民说:“以前,出门不远,就能看见林场,现在砍柴,鸡叫头遍偷偷进山,走到深山还不一定能砍上。”村庄附近的山上,森林砍伐殆尽,原曾茂密林木生长的山体变为土石松软的秃山。

另外,在强降雨作用下,土体强度极大地降低,形成坡面泥石流,并逐步带动沟坡崩滑岩土,最终形成冲击力巨大的泥石流,从中上游汇流至中下游过程中,使得因地震形成的天然堆石坝逐级溃决,并最终导致泥石流流量的增大和破坏力的增强。

常言说不打无准备之战,公平说,舟曲人对虎视眈眈的泥石流也不是没有防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