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我是百宁。在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之后,舟曲县气象局工程师包红霞写出了一本记录当时情况的书籍《悲情舟曲》,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发行,虽然灾难已经过去了8年之久,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却是一生的伤痛。今天,我们就和您回顾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第65集。
1952年,白龙江林业局成立,大批汉人进驻舟曲,靠山吃山,县志记载,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舟曲人烧柴每年要消耗近10万立方米的木头。沧海桑田!目前,县城周围只有翠峰山幸存的丁点儿松林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和今日的沧桑。
但就是那一丁点的松林,县城村落还会有人虎视眈眈,偷偷上翠峰山砍松树卖钱,依然有人在农闲时去山上挖树根砍灌木,这是近代舟曲人的生活方式。也许他们是生活所迫,砍树毁林,他们改善了自己的生活,却给很多的人留下了祸根,我们应该肯定泥石流大祸与这些人的行为息息相关。
1998年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白龙江林业局有四成工人下岗。山民亦在禁伐之列,山上的一亩三分地只能管温饱,年景不好时还会饿肚子,他们得找点新活法。越来越多的山里人怀着希望来县城碰运气,包括藏族人。狭小的县城在后林业时代承受着舟曲人致富的梦想。人们从山里拥进县城,在这里开始寻找与祖辈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1990年,舟曲城关总人口为15000人,到“8·8”泥石流发生前,常住人口已增加到5万,20年间,人口增加了两倍多。
县城学校吸引了许多山里的家庭,父亲打工,母亲进城陪读的模式在舟曲很常见,月圆村就有很多农房被陪读家庭租住。“8·8”泥石流彻底冲毁了一小和月圆村,城关一小副校长杨延玉说,一小的生源里1/3是借读生,幸好是放暑假,否则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泥石流冲垮了半个县城,重建是舟曲人见面的热点话题。有人担心隐患还在,住下去阴影难消。有人恋旧,不愿搬离,宁死不做他乡客,还有人说,走了就对不起死去的亲人。
据舟曲县城关镇党委书记阎拥政介绍,月圆村除了在外打工的和上学的学生大概有50-60人,全村现场存活人员只有十几人。官方公布的死亡人数达700多人。舟曲地方狭窄,两山夹一江,整个盆地仅12平方公里。
数十年来舟曲人口增长,而在地域面积无法增加的前提下,所能挤占的地方只有河道了。三眼峪和罗家峪河道是舟曲县城唯一能够扩张的地方,一些在舟曲县城工作的干部职工不惜花高价在月圆村买地盖房,甚至一些人在河道里建起了小洋楼。在罗家峪流域,有栋已经建起被冲毁一半的楼房立在河道边,其对面河道5米以下,则是另一栋正在修建的楼房。半边楼旁边有一栋7层高住宅楼,被洪水冲得已经什么都找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