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分钟后,一个30多岁的烫发头女人从后院出来,后来确定生产车间和库房就在后院,她将记者让进“经理室”。“经理室”桌子上放着4瓶样品酒,有“杏花情”、“杏花山庄”等4种。烫发头女人称,这几种酒是厂里的主要产品,出厂价在2—5元。她家的酒好、便宜,在村里她家的货最好了。她说,自己不是老板,其他情况不清楚,老板去了外地,她给记者联系“业务经理”。她到隔壁房内不停地打电话,10分钟后,又过来说让记者等等,业务经理一会就回来。不一会,记者以到别的厂家看看很快回来,出了该厂。
沿村街向西,能看到几辆小轿车停在一家饭店门口。记者发现村里不断有年轻人和中老年人骑自行车“巡哨”,连村里一家饭店的女老板都几次出来“望风”,用怀疑的目光打量着记者。
在村街上,一位老年男子告诉记者,村里做酒的有二十多家,规模大点的就“玉笛”、“祥龙(音)”等三四家。往西走了500多米后,为防止两头扑空,记者决定返回“玉笛公司”。
走到半路就碰上烫发头女人骑着摩托车迎面而来。她让记者先在厂里等一会,“业务经理”马上就到。快到“玉笛公司”门口时,记者正决定去村口那个只写有“福泰隆”的院里看看情况时,一个戴墨镜的中年男子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迎面而过。记者刚走出去五六米远,听到背后有人喊。回头一看,戴大墨镜的中年男子站在“玉笛公司”大门口向记者打招呼。记者走过去,握手、寒喧后,这个自称是“业务经理”的“大墨镜”把记者让到“经理室”。他询问记者,怎么找到厂里的?记者称,自己不认识人,胡乱找进来的。自己在运城市××市场刚开了烟酒批发部,想上一点价格便宜、牌子还行的酒往村里销。
“业务经理”称,他们厂在记者所说的“××市场”已有了代理商。看到记者有点退意,对方马上说,不过,那个代理商只代理了一两个牌子的酒,还有几个牌子的酒没有代理。那个代理商代理的两个牌子的酒记者还能代理,只要不“串货”就行,各做几个县也挺好。记者问,为何标签上不打高车村,而是汾阳杏花酒业有限公司时,对方称,“汾阳是总厂,这里是分厂。”
“业务经理”热情地说:“我先找两瓶酒,咱们找个饭店边吃边谈”。记者称刚吃过饭,拒绝了他的“盛情”。
记者问他,酒的质量怎么样?不会出问题吧?他说:“没问题,我们厂手续齐全,而且我们厂的酒销售可好了,利润也高。与我们合作没错。”记者称,有没有价格表?他假装到隔壁房找了找后称:“没有,不过运城的经销商就在邻村,他那里有,马上就能带过来。你等一会。”
记者尝了两种酒,一种下口很苦,一种酒味几乎没有。
在记者等待那个“代理商”的过程中,一辆牌照为晋K43071的白色工具车停在院子里,表面看上去是来拉酒的。但记者感觉情况不妙,称:“要不,我们就带着几瓶样酒,再到别的厂家看看。回头电话联系。”对方说:“不急,一会让祁县那辆工具车把你们捎到祁县,你们再坐回运城的车回去。”
记者婉言谢绝后,称先到“祥龙公司”看看,离开了“玉笛公司”。
记者迅速赶到村东口,向执法单位的康晓文局长反映了情况。康晓文亲自率领10多名质监执法人员迅速进村,开始对那个大门上方只有“福泰隆”三个字的院子和“玉笛公司”清查。
“福泰隆”院子里到处可见成垛的空酒瓶,两个车间有近千件成品装箱酒,蒙古二锅头、金纯粮等,还有堆积很高的酒箱,各种机器还通着电源。在西侧那个车间,虽然外面锁着门,但里边正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