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芦山地震灾区重建一线实录27

2019-05-01 23:30-23:59 责编:张泽昕

00:00 00:00

 

2014日1月30日 星期四 多云转阴

除夕这天,龙门乡迎来了农历旧年里的最后一次乡场。一大早,全乡的人好像都涌到场上来了,五六个警察忙得不亦乐乎,场口上依然堵得水泄不通。

采购清单上,鸡和鱼在往年是不可或缺的。鸡一鱼,“机——遇”嘛。

青龙场村张伙组的刘敏在一家卖鱼的摊位前端详了良久,最后还是忍了忍,一走了之。她的背篼里,只有几根苣笋,一袋瓜子。家里老人喂肥的鸡,老公唐六强一早就杀了。鱼,今年再买,显得多余。

和她一起赶场的女儿唐瑞姣脸上隐隐有一丝不快。过新年没新衣这是头一遭。

唐瑞姣顾的并不是自己。她心疼的,是三岁的弟弟唐衙钦。

以前,家里条件还算不错。就拿房子来说吧,占地140个平方,二楼一底,一家四口往,够拉风的。女娃娃天生爱美,爹妈也舍得为她打扮,虽说不上穿一身换一套,像样的衣服总还有几件。“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弟弟当然也不会吃亏。

但今年,兄弟间断然是没新衣服穿了。

唐线的大房子装修刚刚结束,正要搬进去,就遇上了地震。房子并未当场垮下,后来排危,被夷为平地。

不久后,唐六强和刘敏就去了成都的一家木具厂打工。姐弟二人则托付给爷爷奶奶。

离家而去,本是为家而去。唐六强清楚,从高楼变为平地的那一刻起,他的奋斗之路,瞬间被压缩了20年,又延长了20年。

两口子都是四十多岁的人了,再搏一回,支撑信念的不是青春的液情,而是为人父母的责任。

腊月十二,夫妇俩重新回到家中。一来一双儿女三天两头打电话,心慌。二来想着回家先修两间过渡房,让孩子们有稍好一些的住处。

回家当然也冲着过年。房子没了,年仍汹涌而来。老唐说了,钱都是人挣的,有人还怕找不来钱?大不了让娃娃多吃点苦,这也算是挫折教育嘛。年,还得开开心心地过。

唐家搭建的彩钢房对面,有一处引人注目的窝棚。窝棚搭在一处残垣边,看得出来,所用材料是原来房屋的旧物利用。让这处随处可见的棚屋“跳”出来的是几个硕大的“红双喜”,突兀地贴在又矮又窄的破旧屋面上。

张扬的喜气尚未褪去,窝棚已经人去屋空。

窝棚的女主人也是婚礼的女主角叫唐敏,唐六强的亲侄女。9天前废墟上的婚礼刚刚办完。婚后第四天,新郎新娘比翼双飞去了南方。

一双新人踏上的并不是轻松惬意的蜜月之旅,而是一趟筚路蓝缕的创业之路。建新家的钱还没筹够,出发只是为了回来。

一场灾难提前了一些物事的衰老和终结,也提升了一些生命的韧性和质地。带着这样的感怀,我又一次来到石刀背沟。

王敏总算闲下来了。到处的工地都停工了,托年的福,他和他的汽车终于可以好好睡上几个囫囵觉。

家仍是原来的样子,没有一丝一毫变化。我疑惑也揪心:不是说有砖了就动手建房吗?外地调运加上解放军运输部队支援,砖是早就不成问题的呀!

房是建了的,不过是我弟的。王敏答话时,波澜不惊的样子。

邻居苟全芬接话说道:他有一个弟弟,找了个女朋友,家在芦阳镇火炬村。为了支持弟弟建好新家办婚事,他把钱都拿过去了。

再看王敏,脸上生起几朵红云,窘得像个新郎官。

不难看出,苟全芬也很为王敏弟弟的婚事高兴。王敏本是宝兴人,“上门”住在石刀背沟,因为人好心善,沟里人没有不喜欢他的。

苟全芬的老公也是宝兴人。地震时,老公被垮塌的房屋砸中,没能救过来。这个除夕,因为老公的缺席,苟全芬将与孤单为伴。

前些天,在外地工作的女儿和念大学的儿子都回到了家中。苟全芬本想接孩子的奶奶来家里过年,磨破嘴皮,老人都没答应。苟全芬知道老人是怕触景生情,又不忍老人过得孤苦伶仃,一早就打发一双儿女去宝兴陪奶奶。

苟全芬的弟妹白成珍早有打算,侄儿侄女都走了,团年饭苟全芬无论如何要来家里凑合一顿。

说起团年饭,白成珍感到最有滋味的还是往年:“一大家族的人聚在一起吃饭,吃了你家吃我家,年过完了,还没轮上一转。”

今年毕竟不同往年。家家户户都受灾了,时间得用于建房,钞票得用在工地。家里没喂年猪,割了几斤肉,算是年货。

白成珍是张体平的老婆。她家二层小楼已经封顶,模也支了,春节一过就要接着倒现浇。这是让白成珍最为开心的事,她说:“日子和这房子一样,只要舍得吃苦,总会好起来的。”

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今天,为您讲述灾区重建日记:从伤口长出翅膀,芦山地震灾区重建一线实录,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宁,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