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诊工作的那些日子,没有见到太多的生死离别。因为大部分也只是疑似的,确诊的倒是有,但也就是在我们这里呆一两天便马上被转到中日或小汤山。但有一件事却是让我体会到了爱情的力量。记得那是个年轻女性,好像是刚生完孩子不久就发烧了,被送到了我们这里。陪她一起进来的是她的老公。因为当时她刚生完孩子,身子还比较虚弱,又发烧,虽然有家人陪伴,但还是不免会焦虑和恐惧。现在我也有孩子了,回忆当时的处境和环境,我想她想的更多的是将来的孩子怎么办。虽然并没有确诊,但产后的抑郁或多或少还是会困扰着她。那时我们会定期地给她输液抽血。手套戴得太多了,再加上她的身体虚弱,穿刺血管给我增加了难度。还好,那时和我搭班的是一个本就在急诊工作的护士姐姐,所以有什么问题都是她帮着。但就是这样,也不免会多扎她几针。她的情绪不太好,但她的老公从始至终鼓励她安慰她,没有一点不耐烦。后来,她被确诊了“非典”,要把她转走了。她的老公仍然坚持要陪着她。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临各自飞”。但,她的老公却选择了留下。
在SARS期间,也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医护人员在社会上的地位变得高了。瞧不起、轻视变成了英雄、榜样。社会的各个知名企业为了支持医护人员的工作,捐献了水杯、书籍等各种吃的用的。其实,医护人员的价值难道真的只有在这个时期才被体现吗?那些盲目到医院看病的人们在护士的耐心解释下才避免挂错号耽误自己的看病时间;那些生命已将近生死边缘,在医护人员的奋力救治下再一次获得生命;那些已经被疾病缠身多年在家的病人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能重新返回到社会……这一切的一切哪里不是我们没白天没黑夜的工作换回来的?都不能体现我们的价值所在吗?
我想,无论如何,无论发生什么,治病救人是医护人员的职责。这一点,永远都不会变。
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今天,关注和回顾万希润编写的回忆文学:生命铸成的历史,非典亲历者的回忆,第28集,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