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之后的几天中,在云南鲁甸,地震余震和次级灾害仍不时发生。2014年8月7日凌晨,卓明发布的第五期救灾简报说:72小时过去了……还有很多村子的道路堵塞,物资堵在外面,还有村子没有消息传出。
“72小时是救灾分水岭。灾难来了,要抑制往前冲的冲动。但当灾难新闻不再是头条的时候,要怎么去沟通前后方信息?”万涛说,比如做心理辅导的民间组织就可以在72小时以后再进灾区。“未来大家怎么分工,落实了哪些行动,通过地图数据,公众一目了然。引导舆论关注未来的重建,理性的救灾模式才是符合社会期待和政府所倡导的。”
灾地图目前尚未实现与政府信息的双向对接,主要依靠鲁甸抗震救灾民间协作大本营提供的当地官方信息,以及基金会与政府部门的合作。
万涛说:“益云地图是一个社会开放系统。我们除了希望实现与政府的数据共享,也想实现更多对接,如物流方面。现在灾区发放物资的形式,有时候就是一张纸登记一下谁领取了,这是最原始的。有没可能实现扫条形码?这就实现了数据透明、管理透明,可以跟踪从物资运送到受灾民众手中的全过程。”
大地震颤,山河破碎。云南鲁甸,6.5级地震突袭而至。危难时刻,有这么一群人挺身而出,肩负起带领群众抗震救灾的重担,让党徽在灾区闪耀。
“突发地震了,才更明白当支书的重要性。”鲁甸县龙头山镇龙泉社区党总支书记唐正云说,这里是震中地区,地震发生后,一时间满目疮痍,全村5000多名群众惊慌失措。
“大家快点撤离到广场,照顾好老人娃娃,注意安全,赶紧转移,快,快!”灾情就是命令,唐正云立即奔赴群众的居住区,一路狂奔,一路呼喊。
“党员干部站出来,年轻劳力干起来,我们一起帮助群众安全转移!”唐正云一边组织党员干部分头救援,一边想尽办法向外界发送受灾的信息。
5个党支部的127名党员和青壮年劳动力,迅速投入这场突如其来的“战斗”中……
“快点回来救人啊,我们家有好几个人被埋了。”唐正云的家人哭喊着打来电话,一次又一次,但他没有顾得上自己的小家。“我哥哥、表弟等死了6个人,还有4个重伤。”唐正云哽咽地说。
“唐支书,我们以后咋个办哟,房子没有了,亲人也走了……”受灾群众向他哭诉。“老乡,不要怕,我们活着的人一定要坚强,要团结起来开展自救,党和政府很快就来帮助我们了,大家不要慌。”唐正云说。
从地震到救援队进入的一个多小时里,唐正云带领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徒手救出了15个被埋的群众,安全转移了3000多群众。目前,唐正云正组织社区的党员干部为救援队当向导,安抚安置受灾群众。
灾情就是命令。鲁甸县发出《党旗飘扬 党徽闪耀 让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灾区一线升华——致全县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公开信》,迅速发动基层党组织904个、党员12536人,投入到一线;巧家县发动基层党组织1680个、党员9600人,及时组织灾情排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最大限度将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今天,为您讲述——生命至上,云南鲁甸抗震救援纪实,第8集,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