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 > 应急广播

芦山地震灾区重建一线实录22

2019-04-26 23:30-23:59 责编:张泽昕

00:00 00:00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本期带您回顾:从伤口长出翅膀,芦山地震灾区重建一线实录。

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我是百宁。作为5.12汶川地震重灾区之一的雅安芦山,五年之后再遭重创,成为4.20强烈地震中唯一的极重灾区。在之后,地震出版社出版了陈果的灾区重建日记,每一个故事都是现场的耳闻目睹。今天,我和您回顾灾区重建日记:从伤口长出翅膀,芦山地震灾区重建一线实录。

2013年12月21日 星期六 小雨转晴

雨霁日出的天气,暗合了高家边新村聚居点从晦暗到光明的转变。

挖掘机正在高调施工,新挖的基槽纵横交错,不断向周边延展。高全良告诉我,聚居点按80余户规划设计,如今已有68户报了名交了钱,先期启动的是其中11户的基槽开挖。按照计划,明年“420”前,聚居点建设有望完成。

工地上,机具震天响,为了让我听得清楚,高全良几乎是扯着嗓子在吼。这还不说,中途不断有电话打进来,几乎每和我说一句话,他的电话就要响起一次,说的要么是张家分户怎么弄,要么是王家建房款怎么兑现一类的“鸡毛蒜皮”。

村长很忙,见他一面,比见县长还难。来之前给他打电话,他说在乡上,待会再打,一会又说在组上。最后不得已,他说,你往古城走吧,到时我在哪里,你就到哪里找我。

虽然第一次见面,其人其事,知之不少。先不说带头拆掉自家住房,最后一个选过渡安置房,单是地震当天的表现,作为一村之长的他就可以得一个高分。

那天,小女儿高淑恰被压在一堆垮塌的木板下。刚刚把女儿救出来,他想起了岳父,一种不祥之感瞬间涌上心头:他就住在隔壁的,怎么没见着人影也没见声音?

就在这时,他听到有人喊“救命”一声紧过一声。

他听得真切,是邻居高永建在喊。原来,高的两个外孙被理在了度墟里。两个孩子,一个才两岁,一个才九个月!一想到这里,高全良什么也顾不得了,撒腿往高家跑去。

组长骆斌和邻居李永辉先后赶到。三人合力,两个孩子被救了出来。

终于轮到岳父了。然而,把老人刨出来时,他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

我正思量该说点什么,高全良的电话又一次响起。

“东西送到了?好,好,看见你们了,跟着我走。”高全良挂掉电话,指着路边一辆满载物资的货车对我说,“县上为全县60岁以上老人和残疾人新购了一批过冬物资,要求今明两天必须发下去,对不起了,我得先走一步。”

我表达了希望与他同行的意思,他犹豫了一下,说,好吧。

摩托车的马达突突响起,高全良带着我,为跟在后面的货车带路。

重新回到刚才的话题,高全良说,村民有难你不伸手,算个什么干部!

高家边是此次地震中灾情最重的地方之一。地震中,垮塌的房子当场就砸死了2个人。从废墟里刨出来的被医生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就多了,村长说,那个时候,谁还有心思想埋在下面的是谁家的人—“只要是个人,听到呼救,他就会冲过去”。

高全良家是木结构房屋,地震中受损不算太严重,经过加固,可以重新住人。然而,他的生活还是从这一天起被彻底打乱。

几个月来,没有去过一次自家庄稼地。“完全脱产了,”高全良说,“地震让自己变得像个野人,一天忙下来,才知道魂去了哪里。”

卸货地点选在王家沟组公路边一户人家的院子。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把东西拉到三四公里外的地方,而不是就地解决?

“刚才我顺路看过了,上午下雨,沿路数这个院子干燥。”老高一边停放摩托一边解释,“本来就是要帮着大家温暖过冬,如果打湿了弄脏了,既不保暖又不好看。”

说话间6个小组的组长都来了,有的开着面包车,有的骑着三轮。

村里符合物资领取条件的有622人,每人可以领得一件棉衣一床被子。卸完货,又是一轮紧张的工作。核实名单,分发物资,装车转运,每送走一个组长,村长都要唠叨一遍:“抓紧送下去,一户也别漏了。”

我还想问点什么,可是别说插话,连水都泼不进去了。

走出热气腾腾的院子,突然记起有段时间,电视里播过一个《别拿豆包不当干粮》的电视剧。当下就想,就是这个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