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24万人的生命瞬间毁灭。原唐山飞机场航行调度室主任李升堂,带领团队肉眼指挥飞机安全起降3000多架次,打通空中救援通道,成为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迹。国家应急广播—应急档案,本期带您关注——唐山大地震后的空中生命线。
唐山大地震是一场劫难,对唐山人民来说是一个无法抹掉的记忆。然而让人们最难忘的,流传至今的,还是当时空军飞机场在抗震救灾中所发挥的突出作用和用肉眼指挥飞机空运救灾的传奇故事。
7.28大地震后,李升堂果断拍板,指挥开通了唐山通往外界唯一的求生之路,并在地面雷达等设施破坏殆尽的危难面前,用耳听、眼看、大脑分析的办法,指挥3000多架次救灾飞机安全起降,最短起飞间隔仅26秒,被称为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迹。
1986年,军旅作家钱钢耗费一年多的时间采访写作,发表了轰动文坛的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该文第二章,钱钢援引了李玉林的一段话:“国务院接待站有位解放军首长让我们登记。正在这时,唐山机场乘飞机来的两位同志也到了。我们和空军同志一起被领进中南海。”
这篇报告文学中,钱钢是在肯定唐山煤矿工人李玉林最先向党中央报告唐山地震消息的前提下,才补充说明了一句:和李玉休等人一同进入中南海的两位空军干部,是某飞行团副政委刘忽然和师机关参谋张宪仁。
那么,究竟是谁第一个向中央报告了唐山地震的消息?
1996年6月下旬,一次偶然闲谈中,记者得知,当年比李玉林更早向党中央报告唐山地震的同志,就是现任中共南市区委常委,纪委书记刘忽然。
唐山大地震20周年纪念日前夕,为了把一段极具新闻价值的“旧闻”公诸于世,记者采访了刘忽然同志。